厦门大学工业催化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工业催化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厦门大学工业催化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在高中专攻文科,对政治的学习起步较晚,直到政治大纲解析发布后我才正式启动复习。大纲解析出来后,我还购入了与之配套的1600题,但由于题目量过大且过于细致,我并未完成。接着,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作为辅助材料,边阅读边对照大纲:我会先通过核心考点概览每章节的主要框架,然后再详细阅读大纲解析。如此结合地复习了两轮后,我便专注于核心考点。到了11月底,我开始着手做模拟试题,重点攻克了肖的最后四套卷和20天20题,尤其是肖老师的主观题,我都一一背诵。在答题时,确保立场准确是非常关键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投入最多精力的学科无疑是数学,甚至超过了专业课程,尽管我不推荐每个人都效仿,毕竟每个人的状况各有差异。我想要表达的是数学的关键性,当专业课程分数相差无几时,数学往往是决定初试整体表现的关键。复习的核心是基础知识,我个人极力推崇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它涵盖了考点详解、章节精讲和例题剖析,应有尽有。在使用这本书时,我首先通读了一遍,边看知识点和例题,过程中以教材为辅助,碰到疑问或难题再查阅教材,这种方式可能有些反常规,但我发现效果尚可。不过,我还是建议遵循常规路径,先阅读教材一遍,仅此一遍,随后充分利用这本全书。第一轮结束后,我亲自动手重做了一遍所有例题,记录在一个练习本上,这个过程暴露了我的一些误解和学习障碍,这些都是我后续重点复习的精华,务必整理出来。对于《基础过关660题》,我确实完成了,且投入了不少时间。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我认为其效益有限,大约70%是基础题,其余20%-30%难度较高,或是需要特殊解题技巧,或是涉及罕见的知识点,解答起来耗时较长,适合作为扩展训练,但不宜过度沉迷。此外,我还准备了《历年真题权威解析》用于模拟测试,大约在最后一个月,我从2005年至2019年的历年真题都完整做了一遍。要注意的是,2007年前的题型与现在有所不同,较为过时,所以实际的真题训练可以从2007年开始。每次模拟我都严格控制时间,限定三个小时必须结束,起初总会有一两道题未能完成,但随着熟练度提高,渐渐都能按时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教材包括张剑的英语一黄皮书和英语一的基础训练100篇,以及英语二从10年到16年的真题集,尤其是题目部分。我对待阅读的态度更像是在细细研读,深入理解每个细节。同样的方法我也运用到了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的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涵盖了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动力学等多个领域,理论性强,逻辑严密。对热力学,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是基础,特别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它阐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对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至关重要。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是理解自然过程方向性的关键,熵增原理需深入理解。第三定律则涉及到绝对零度下的状态问题,是理论计算的重要依据。
接着,统计力学部分,虽然理论性更强,但它是理解微观粒子行为和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关键。要熟练运用配分函数来计算各种物理量,理解理想气体模型和范德华斯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电化学部分,电解质溶液的理论,如洛泽尔-尼尔斯森公式,以及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是考试的重点。动力学部分,熟悉不同类型的反应机理,掌握Arrhenius方程,理解速率常数的影响因素,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建议先理解概念,再做题巩固。物理化学的概念往往抽象且深奥,需花时间去思考和理解,不是直接背诵。多做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提高解题能力。物理化学的问题往往需综合多个知识点,建立知识网络,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解决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定期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有时需长时间的沉淀真正理解,所以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对深化记忆很有帮助。可能的话,找一个学习小组,一起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