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十二月初是重点复习阶段了,这时候开始,我开始着重背诵大纲。由于之前看的多了,背起来也不是那么吃力。肖八、肖四我只是大概看了看可能出的话题有哪些,没有背过,不过好在大纲看得多,客观题拯救了我。所以呢,大家最好也要看一看肖爷爷的预测吧,重要的是学会找主观题的切入点吧,至少不会心里不踏实。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复习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先看书后做题,当高数上下册看完后就开始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每章的前半部分还是基础知识总结,顺着复习,相当于二遍吧,那段时间都是做复习指南,好像做完花了好长时间。做完以后就又复习了一遍课本,整理一下脉络。然后拿真题试试火,我数学一般都是上午学,因为考研数学是上午考,我抽出上午两个小时做一套真题,找张A4纸把答案写纸上,因为我不爱在书上画,做完后对答案,把自己错的在答案的题号上画记号。别在真题上画,那样下次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的。一套真题做完,对一下答案,再研究一下错误的原因,一上午也就没了。第一次做真题时感觉很简单,但是就是得不到高分,一是因为真题很多题在复习指南中都见过了,对于现在的你已经不是新题目了。二是因为你的状态很放松。做了10年的真题以后我就又开始下一轮的复习,又把教材看了一遍,陈文灯的书翻一遍,这次就比第一次简略了点,毕竟有些你已经很熟了。做题时不会的知识点就喜欢翻书,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看一遍还是不会,实在不行了问老师。有的时候题目很简单,老师一指点你就懂了,而且记忆深刻。我觉得比看答案好的多。因为考研志在必得,所以我不给自己任何偷懒的机会。最后冲刺的时候基本看不进去了,就拿之前上课的笔记翻翻,不想做,只看解题思路。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基石在于词汇,这已是共识。去年我借助红宝书和扇贝单词来记忆,同时坚持每日一句直到考研前夕。我还看了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同源外刊,以此扩展词汇并收集阅读材料。每天都保持着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来记忆单词最为高效。起初,我以老蒋的阅读80篇为起点,每篇文章重复三次,务必深度理解,并从中汲取解题技巧。自暑期起,我也开始研究历年真题,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将它们安排在下午完成,并且逐字逐句精读,反复练习,因为唯有熟能生巧。翻译和写作部分也不能忽视,专门的练习必不可少,尤其是王江涛的写作书籍对我帮助很大。总之,英语的进步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平日里的努力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与化工基础中的化学部分,主要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制,以及各类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关键。对这部分,我建议多做实验,凭实践加深理论理解。定期复习,构建清晰的化学反应网络图,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物理部分主要涉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电磁学等。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动力学过程,以及电场、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这里的学习策略是多做习题,凭解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运用到实际的材料问题中去。
再者,材料科学部分则包括晶体结构、相变、腐蚀与防护等内容。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凭控制工艺参数影响材料的相变,这些都是材料科学的核心。这部分需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如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各种材料的实际应用和研究进展。
化工基础涉及到的是材料的制备和加工工艺。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合成方法,如溶液法、溶胶-凝胶法等,以及材料的烧结、成型等过程,这对未来的设计和研发工作至关重要。这部分需结合实验室操作,亲自动手去做,更好地理解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