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育发展与治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治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厦门大学教育发展与治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其实政治我是复习的比较晚的。从9.18左右大纲出来,我才开始复习,看精讲精练,同时边做1000题。1000题比较好,但题目有点老。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在专业课上,所以,政治每天看一点点。一直到10月中旬精讲精练还没看完。时间来不及,就连忙将精讲精练扫尾。之后就是做模拟题的选择题。肖秀荣老师的8套4套,还有5年真题(真题其实很有用)。做完这些题后,再把1000题错题看了一遍,上面那些模拟题错题也看一遍。在做题的时候,不熟悉的和错的都在书上划下来。这时,就可以再看一遍精讲精练(形成知识框架)。这样,选择题基本上复习的比较好了。然后仔细分析5年真题的分析题,再看看那些模拟题的分析题,其实规律还是很明显的。基本上那些章节的哪些内容会出分析题都能够比较容易的看出来。最后把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背诵拿来背。之后专门背4套卷的分析题。考前还搜集了一些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新式题目较为简单,主要是排序题,依赖关键信息来辨别主语对应关系。对于今年的英语一来说,难度相对较低。必备教材包括黄皮书全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以及张剑的模拟五套卷。复习英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其中阅读理解是核心重点。阅读理解的训练应尽早启动,初阶段以记忆词汇为主,建议单词至少背诵5至6遍。我因背诵次数不足,在后期做模拟题时遇到困扰,有些单词影响了解题,尤其是那些曾经背过却遗忘的词汇,这表明背单词需要反复多次,并且在后期要预留时间重温旧词汇,以防止遗忘。例如,在感到疲劳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回顾单词,既可放松大脑,又可巩固记忆,因为到了后期,大部分单词已相当熟悉,每日浏览几个词汇列表,耗时并不长。
阅读理解的强化阶段侧重于历年真题和适量模拟题的演练。我从1997年开始做起,总共完成了两轮,多做真题有助于归纳正确和错误选项的特点,也有利于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至于作文,我在最后一月才开始准备,感觉时间略显紧张,复习不够充分,建议提前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开始会更加稳妥。我收集了一些通用模板和句子,考试中也派上了用场。考前使用真实的答题纸练习,掌握各段的速度和字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书写务必清晰美观,若字迹不佳,可提前找时间练习。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只完成了真题,其他练习较少涉及,因为它们的效益相对较弱。若有充裕的复习时间,可以探索一些技巧和策略。当然,作文必须整理模板,后期在背诵基础上多积累几套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教育学原理部分,理解并掌握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制度等基本理论至关重要。我建议凭阅读经典的教育学著作,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来深化理解和思考。
对中国和外国教育史的学习,要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理解各个时期教育的发展背景、重要事件以及影响。我个人觉得制作时间线图表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清晰地看出教育发展的历程。关注教育改革者的思想和实践,比如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或者赫尔巴特在教育实践中的理念。
再者,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它涉及到个体学习与发展、教学心理、评价与测量等方面。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去理解,例如学习动机、认知策略、情绪智力等概念,都从日常教学中找到实例进行探讨。
复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历年的真题还是模拟试题,都能帮助检验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定期进行自我检测,如定期模拟考试,帮助调整答题速度和提高应试技巧。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核心。理解是建立在深度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记忆则需科学规划,比如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定时复习。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凭讨论激发新的思考,解决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