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科目是最不需要担忧的。考研大纲通常在10月下旬才会公布,因此无需过早焦虑。去年,我在大纲发布后立即购买了大纲解析书和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汇总,但它们最终只是被闲置在角落里。直到11月,随着肖秀荣的八套题问世,我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我完成了选择题,并反复背诵,同时也多次阅读了大题(尽管记忆有限)。进入12月,我又购入了肖秀荣的四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以及“20天20题”,不过我主要专注于完成肖四并深度背诵其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让我们从研读《高等数学》的同济版本着手,接着可以浏览李永乐的全书或张宇的十八讲。接下来,我们要仔细研究线性代数的教材,紧随其后的是张宇的线代九讲。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解题策略和思维方式。如此反复研习两三轮,你会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牢记重要的公式、思路和方法。如果有些内容仍然不熟悉,那就再重复一次!然后,进入实战阶段,练习历年真题,并尝试模拟试题(张宇的模拟卷非常值得推荐)。此刻,我们并非盲目刷题,而是深思熟虑题目设计的意图,理解为何这样设置,如何应对,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当你洞悉命题者的思维模式,胜利就在眼前!十月份开始,专注于真题训练,初时可能会遗忘不少知识点,但这恰是自我检测的好时机,务必整理好错误题集。不同教师编写的真题集值得各做一遍,因为他们的解题角度各异,能拓宽你的思路。到了十一月中旬,建议试试李永乐的6+2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五套题。十二月,合工大的模拟试卷会发布,如果有空,务必完成,因为这些题目往往与真题有所重叠。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书目:黄皮书,还有黄皮书作者出的阅读120题。本人记忆力极其差。极其。英语还好,但是做了两套真题测试了下考研英语水平就慌了,当时已经十月份了,还木有复习,历年真题做了之后考得离过线差太远。后面就着重复习了下。每天做2篇阅读,然后再对答案之后将阅读里的不会的单词和词组写在一个教案本上,查阅单词本写上音标和注释。第二天先背诵写在本子上的单词,确认背下来了再开始做新的阅读理解,再写下当天阅读理解不会的单词。背起来很吃力的用铅笔在前面标注一下,第三天再从单词的第一页开始背到最后一个单词。。。。如此反复。直到确认前面几章的单词不会忘记后再从头只背标注的单词。每天都如此,每个单词都背过无数遍。由于确实记忆力很差,还是会忘记,忘记了再从头开始背。最后,很厚的教案本写了两个本子,教案本都烂掉了。120题的阅读做好后(一共两本,我只买了一本做,由于时间不够)开始做真题。我做真题的时候没有做作文。真题留两套近两年的考试前考察能力用。一共做了两轮真题。近两年的做了三遍。确保真题里的每个单词都背了,最好都会。阅读核对答案之后弄明白为什么选这个选项。作文是考前前两天才开始看,几乎没有背模板,由于应用英语本身还不错,所以作文部分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它关注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决策,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效用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均衡是关键。对这部分,我建议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并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知识,理解并掌握模型的应用。
宏观经济学则更注重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需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等。宏观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同样重要,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要关注最新的经济动态和政策,这将有助于你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理论。
发展经济学是连接微观和宏观的一座桥梁,它探讨了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理论、贫困与不平等、环境与发展等问题。阅读经典文献,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提升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精读教材,辅以参考书目和讲义。做一些历年的试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我还参加了一些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讨论,深化了我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经济学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我鼓励大家结合实际案例去分析问题,这不仅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某个国家的环保政策如何影响其经济增长,或者探讨人口老龄化对资源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