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研怎样查询学校和专业(考研和户口所在地有没有关系)

1、专业领域抉择
(1)考生可选“原专业”。比如,本科专业为“金融学”,隶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此学科下设包括“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内的10个专业。对这位考生来说,这些10个专业均属于考研的“原专业”选项。
(2)考生也可选“相似专业”。以“金融学”为例,它归属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其并列的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下设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如此类6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这些6个专业均视为考研的“相似专业”。
(3)考生还可选“跨专业”。凡不属于本科所学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或专业硕士,都可称为考研的“跨专业”选项。
2、志愿专业决策:依据个人兴趣,明确希望报考的专业,并决定是否跨越本科专业进行考试。
3、目标地区定位
(1)就业导向:计划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读研。这是选择读研地区的首要准则。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高校众多,相应地,每年各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数量也多,因此职场竞争较为激烈。
(2)安居考量:未来计划在哪里购房、成家,便选择在那里读研。这是读研地区选择不可忽视的实际因素。
(3)经济考量:相较于其他省会城市,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的读研成本更高,对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比如,在北京、上海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远高于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4)一区、二区划分:教育部依据地域将不同省份划分为一区和二区,对应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区分一区线和二区线。通常情况下,二区的总分线比一区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较低。
4、院校挑选
选择哪所学校关键是看其是否契合自身需求,而非仅关注其排名或知名度。此外,还要评估自己能否成功考入。若基础扎实,又有充足复习时间,可挑战重点学校;否则,普通学校更合适。报考地点方面,一般来说,近处报考和学习更加便利。
5、自我竞争力评估:设定考研目标院校时,务必要实事求是,确保有考取的机会。如果学校水平很高,但录取概率极小,这样的选择并无实际价值。
1、报考研究生时,户口档案不在本地也可以报考,但不保证能在本地考点考试。
2、报考与档案无关,但可能与户口有关。往届生应在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的省(区、市)报考点办理。也就是说,工作地或户口所在地两者任选其一。对于应届毕业生,报考点需要同意接收,许多地方的报考点不接受异地应届毕业生报考。
3、应届本科毕业生通常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对于往届生,可以将报考地视作工作地,但某些地方可能在确认时需要提供工作相关证明,部分报考点则不需要。所以在选择前务必咨询清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具体规定和要求可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期间查阅各报考点通知。
4、各地及考点的详细考试安排通常会在九月底预报名或十月份正式报名时公布,会根据不同类别(如应届、往届、户籍外省或本省非本市,是否有工作单位开具证明等)划分考点。目前无需过多考虑,届时自然会有答案。
报考资格:
具备以下条件者,可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 为中国国籍。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行端正,遵守法律。
3. 符合以下学历要求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及历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满2年或以上(至2009年9月1日止),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满足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特定业务要求的人员;
(4)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培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需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才可报考。
在职研究生报考需事先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1976年8月31日后出生),报考委培和自筹经费的考生不受此限制。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就业状况
非常理想。作为国家985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是农业领域的顶级高校,其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更佳,薪资福利待遇也非常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