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一开始是马原,到思修,到近代史,再到毛中特,到11月中后旬才听完,但这只是从框架上去把握的,然后还得把四本讲义看一遍。政治红宝书我也买了,但我一直没有翻过。由于政治的真题具有时效性,因此真题的意义并不大,等我把四本讲义看一遍,基本已经到了冲刺阶段,这时候,时政部分的讲义也来了,我一方面是通过看老师归纳的热点与评析,另一方面是通过做冲刺题。政治的冲刺阶段都是做的冲刺题,再根据冲刺题的考点把相应的讲义内容过一遍。肖四肖八蒋五我都买了,我好像是考政治的前一晚或者前两晚才开始背的肖四的大题,那天晚上我一直在背肖四的大题,背完就睡觉了,想想我也是醉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选购的是《考研圣经》,它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合订本的大部头,包含了厚厚的历年真题及解析;另一种则是每年一册的小册子,每册都涵盖了真题和解析。选择哪种取决于个人习惯,我倾向于做厚书,所以我只买了书籍,没买小册子。不过,如果你追求便携性,小册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市面上英语复习资料繁多,但我认为《黄皮书》的解析不如《考研圣经》详尽深入。如果你英语基础较好,《黄皮书》也可考虑。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人来说,《考研圣经》更适合,因为它解析得十分详细。我大约做了三遍真题,第一次是不看答案独立完成,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由于平日要上班,我通常在周末的下午按考试时段做一套或两套真题。晚上我会核对答案,研读翻译解析,这部分非常重要。有人问考研背单词是否有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词汇量丰富,阅读理解怎能不解?关键在于掌握的词汇量和准确含义。我发现通过阅读理解记忆单词很有效,直接背单词虽然当时记住,但在阅读中碰到时却可能忘记其意。因此,每次做完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我会找出不熟悉的单词,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反复查看,很快就能记住。英语学习需要不断重复,因为真题中的高频词汇很可能在后续考试中再次出现!务必牢记!此外,阅读理解要能逐句翻译,尤其面对复杂的长句,需要分段处理,通常是看到从句就从后往前译。起初可能会感到困难,但随着练习的增多,你会发现翻译长难句其实挺有趣的。我只购买了《考研圣经》,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买模拟题,精做真题就足够了,毕竟模拟题的难度和命题方向无法与真题相媲美。对于应届考生,若想尝试模拟题,少量使用无妨,但我不推荐过多依赖。在答题策略上,我先浏览所有题目,看完题目后,你就能大致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翻译部分,我集中精力反复做近几年的真题,最终基本解决了翻译难题。新题型要求提升解题速度,我觉得它相对阅读理解稍显简单,有时即使未完全理解全文,也可能全对,主要是测试上下文连贯性和整体语感。至于作文,我最后才着手准备,参考了王江涛的20篇必背,同时边背诵边总结小作文模板。我不太喜欢纯粹背诵,我喜欢结合自身理解去写,这样记忆更深。记忆力强的人可以直接背模板。对于大作文,我认为亲自动笔写作更有助于牢固记忆,单纯背诵效果可能一般。当然,重要词汇仍需熟记于心。英语真题务必动手做,多做几遍,深入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类综合能力,这门科目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的主要知识点。微观经济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如垄断竞争、寡头、完全竞争等)至关重要。要深入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这对分析市场竞争策略有实际意义。宏观经济学则要求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等内容。统计学部分,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如何解读经济数据,都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这个科目,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方法。先凭阅读教材或听课理解基本原理,凭做题巩固记忆,凭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这门课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管理等多个领域。国际贸易理论需理解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新贸易理论等;国际金融则涉及汇率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跨国公司管理则关注全球化战略、跨文化管理等。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保持关注,也是提升这部分知识的关键。
对国际商务的学习,我推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例如分析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或者研究某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多阅读经济新闻,培养敏锐的经济洞察力,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