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前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闲时看看书就可以,重点在后期冲刺阶段,把重点的那些章节的讲义看了看,真的很有用。十一月底肖八就出来了,做完肖八,我把自己经常出错的那些章节知识,又大致的看了看。十二月九号肖四出来了,就开始背每天下午背半套大题,背了八天。也有人两天从早上到晚上两天背完的,看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四套卷背完之后,就抽出了两个整天又重新把四套卷背了背。考前的下午和晚上又捋了一遍肖四大题,肖八的选择题和肖的时政选择题(我没买肖的时政小册子,拿的我同学的书只打印了上面的选择题),很幸运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数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在这一个月内或两个月内该复习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事实上,不论是复习英语还是专业课都应该这样做,把自己近期内该复习哪些知识提前做一个规划,然后就要按照这个计划去施行。我在复习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制定好了计划后我就会很努力的把它完成,时间不够的话就挤时间,比如可以适当减少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等。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复习数学的大致过程。在正式复习之前,我首先把挑了一年简单的真题做了一遍,我因为大一时数学学的还行,好多内容都还记得,实在不记得的就查阅一下课本,再加上挑的试卷本身就不算太难,所以做完了真题之后感觉还好。我这样做不仅让我对考研数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觉得只要我肯认真复习,只要我能够对数学课本有一个透彻了解,考高分对我来说也许就不会是一个梦了。于是我就开始制定了短期内的复习计划。然后买的整套的真题,15年的,掐时间三个小时做,做完了自己改,遇见做错的题目,以及做对了但是做的时候不确定或者有知识盲点的题目,都追根溯源地认真理解,做好归纳整理,完善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英语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决定要考研后,就买了本单词书—红宝书,因为大三下学期还有课,就一边上课一边看。第一遍很痛苦啊,发现大部分都不认识,而且记不住,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了。第一遍感觉和没看一样啊,个人觉得吧,单词要至少看10遍吧,反正整个考研复习中,学累的时候,就看看单词当做放松了。而且以后会看的越来越快,到后期我可以5天看一遍单词书。现在发现有些人在记单词时,喜欢抄写汉语意思,我个人觉得这个没必要吧。这样有点浪费时间,虽然有个翻译,但是其他的都是阅读,你只要大体读懂就行,而且有些单词是可以根据语境推出来的。阅读;那时也买了本阅读书,星火的阅读100篇,每天做一两篇吧。到后来发现那个阅读和真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觉得的复习还是要以真题为主,什么100篇,200篇的看看就行,看一下文章结构,不用太在意对错。真题;考研英语复习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这一点也不假。我买的是世纪高教社张剑的黄皮书,做了三遍吧。作文;作文我用的王江涛的高分作文30篇,作文主要是结构和句子。可以背诵一些范文。我就是把上面的30篇范文都背了一遍。然后自己要写几篇,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通用的框架,然后让人给润色了一下,这样考场上直接套用就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劳动经济学是核心。理解供求理论,掌握工资决定机制,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信息不对称、歧视等问题,这些都是基础。要深入研究失业类型、就业政策及其影响,以及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关系。阅读经典的劳动经济学文献,如Becker的"Human Capital"或Card和Krueger的"Minimum Wages"等,能帮助深化理论理解。
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则更偏实践。如何进行有效招聘,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这些都是需关注的重点。了解并熟悉国际和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最佳实践,比如谷歌的20%时间制度,或者华为的狼性文化,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
再者,社会保障的内容也不容忽视。理解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以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保障改革的挑战和策略也需关注,比如老龄化社会下的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至关重要。除了书本知识,关注实时的经济数据和政策变动,比如失业率的变化、最低工资调整等,帮助理解和应用理论。参与案例讨论和模拟决策,例如设计一个公司的薪酬体系,能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非常重要。创建自有的笔记系统,整理关键概念和公式,定期回顾。凭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检验学习效果,熟悉考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