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商学院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南京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才正式踏入政治复习的旅程,虽然之前的计划总是推迟,但我觉得这个时间点正好合适。早些时候购买了肖秀荣的教材,初次翻阅并未给我带来多少启示,反而让我意识到政治领域的知识点浩如烟海。报名参加课程后,我跟随老师的指导梳理了整个知识体系,对考研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每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配合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来巩固。
进入十月,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专注于选择题部分以检测自己的水平。我还浏览了近期内所有真题的简答题,试图揣摩出题模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题目,我尝试自己作答后再对比答案,检查是否准确把握关键点。十二月,我转向模拟试题,购买了肖八、蒋五和任四,通过大量的选择题练习来培养解题直觉。至于大题,我仅背诵了肖四,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否则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无从下笔。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开始自己看书可能会很吃力,做数学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数学想考高分的,还可以做一些张宇的题,他的题难度很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很受打击,因为有的题你始终解不出,但是一看答案原来很简单,这就要求一定要先把基础打牢,另外要计算能力提高,因为数学计算题量还是非常大的。数学也要多做真题,最好做上近15年的,最起码得三遍。个人经验:复习趁早,先看两遍课本,然后整理一下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尤其是考过的题),记住一定要全面的学习,每年地大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新题,未雨绸缪,不过一定要注意校订好答案,我就是不注意这个,
考研英语方面:
以下是对考研英语复习的一种常见策略:从现在到6月份,主要任务是积累词汇并研习05年至09年的历年试题。背单词时,最好是结合实际语境,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以及它们的不常见意义。完整地在3小时内完成一套真题,包括作文和翻译部分,以评估自身能力。完成练习后,仔细分析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每一句话,掌握新词汇,大声朗读,并尝试背诵全文。对于作文,可以通过背诵优秀范文,整理出其中的精彩表达和搭配,同时记录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类似表达,作为个人写作模版。暑假期间,继续背单词,开始使用黄皮书的基础版150篇文章及10年至13年的真题,并配合《黄皮书写作》。阅读黄皮书时,学习新的词汇和短语搭配,摘录有用的句型,特别是那些讨论型文章,它们提供了阐述观点、提供证据的有效写作技巧,这类文章也值得记忆。7月至8月,每周至少写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共20篇。在这个阶段,你应该能明显看到自己在真题上的进步。9月至10月,继续背单词,阅读黄皮书的提高版150篇文章,同时做13年至15年的真题,持续回顾之前的词汇、句式和搭配。11月至12月,重点使用黄皮书的提高版150篇文章,《最后5套题》,16年至19年的真题,以及《黄皮书写作》。这个时期,由于政治科目的复习,英语的学习时间可能会减少,但请注意,16至17年的试题相对较为简单。对于真题,反复练习无妨,不过多次阅读理解的素材更有助于理解文章,从而解答问题。法律类的阅读理解通常较难,推荐观看《傲骨贤妻》这样的法律题材美剧来增强相关知识背景。此外,北京地区在英语主观题评分上可能较严,我在过去的考试中,客观题失分不多,但作文得分较低。因此,提升作文质量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经济学学习的基础。经济学原理中涵盖了许多核心概念,如供需理论、边际效用、机会成本、市场均衡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因它们构成了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对每个概念,不仅要它的定义,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掌握模型构建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供求模型、消费者选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这些都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需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模型去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这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察方式。
再者,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决策。国民经济学往往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大局观,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理解与计算,以及企业决策、市场竞争等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理论,尝试用自有的语言进行复述,或者画图帮助理解。定期复习和做题也非常重要,这能加深记忆,并你熟悉考试的答题模式。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和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既能提升兴趣,也有助于深化理解。
我要强调的是,经济学是一门需思考的学科,死记硬背无法真正掌握它。在学习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培养经济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