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考古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历史系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厦门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起始策略是从大纲入手,每日确保投入不少于两小时来研习政治。十到十一月期间,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基础知识上,通过大纲阅读和选择题演练相结合。进入十二月,重心转向分析题,并关注形势与政策,同时开始记忆关键知识点,多做模拟试卷以填补知识空白。在距离考试一个半月之际,应启动大题的复习工作。尽管教材中有大量重点内容,但实际大题中涉及的并不多。此时,“最后八套”和“最后四套”这两本书变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后者,我深入细致地背诵了这12套题的所有大题,在答题时发现很多题目都能运用到我记忆的内容。使用的资料包括:《教育部大纲解析》、《肖1000题》、《肖八套》、《肖四套》、《肖秀荣时政》以及《肖秀荣考前补充知识点》。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张剑的历年英语真题解析,也就是俗称的黄宝书。如果你也是处于想把英语拾起来找点感觉的话,那我推荐你需要找一本不是很难的阅读资料,不需要太深究,做一做,看看答案,但是一定要看一下解析,看一下错误原因。我当时是用的考试虫的阅读,他每个单元有四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前3篇阅读都是简单类,最后一篇是较难。也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就只是一个练手的过渡期。至于张剑的150篇,我是不怎么推荐的。我自己是买了那个基础训练篇,题目设置逻辑倒是和真题有一点点像,可是经常会有答案很难说服人,所以我做了几个单元就没做了,他的那个提高篇,据我同学做的状态来看,就是各种考生词。。。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的真题,是从1991年开始做的吧,也算是那2000年之前的当练手,毕竟他比市面上的资料靠谱。先是做一遍,看一下正确率,然后带着看一下错误选项的原因。然后一直做到了2002年。然后就是倒回去做第二遍。我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句句翻译,自己现在原文上面可是大略的写一下意思,然后对照标准翻译,在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但是有它的好处。在才开始翻译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句序什么的甚为痛苦,可是静下心来,翻个几年,你将会有大收获。还能练翻译,就不需要特地挪时间练翻译了。我在把1992-2002翻了一遍之后,再去做2003-2008,过程和上面一样,可是明显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多了,特别是到2005年之后,几乎不用怎么多写,只需要把一些长难句写粗来,而且翻译的正确率上去了,做阅读看答案也好理解多了。我是特地留了最后三年没做,想要最后一个月测评的。这一遍做完,你会发现第一遍做的答案自己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放心大胆的做真题吧。在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任务就是分析题目,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是什么错误。同时也要分析文章结构,分几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这一遍做完后,就开始做第三遍,文章大略看一下就很容易有框架了,继续做。其实,要是认认真真每天进行这些工作,在家上背单词,其实做完这些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多了。所以早点做真题是没有关系的!最后一遍我就是读真题,大声读粗来,一边读一边想着文章结构,就会有很大的阅读的感觉。最后一点就是,在最后一个多月主攻作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掉阅读,因为那个时候怎么的怎么的对真题也比较熟了,再不济每天也得读个一两年的真题。我的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耗费心力且短期没什么华丽提升的,但是从身边同学和我的准备和最后分数来看,还是有点效果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考古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考古学不仅仅是关于挖掘古物,它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生活的科学。你需深入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如文化层、遗存、年代测定等,并掌握其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这需阅读大量的基础教材和论文,比如张光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或张新斌的《中国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等。
对全球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要有清晰的认知。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考古发现和理论进步。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古代文明的兴起,中世纪的城市化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凭时间线的方式进行复习,帮助你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再者,中国考古学的部分需特别关注。厦门大学的历史系尤其注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对国内重要的考古遗址,如殷墟、良渚、秦始皇陵等,不仅要知道它们的位置和出土文物,还要理解这些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要熟悉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这些往往会在论述题中出现。
实践技能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考古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也是重要部分。了解基本的田野工作技巧,如测绘、记录、采样等,以及各种科技考古方法,如碳14测年、DNA分析等,都能帮助你在答题时展现出更全面的理解。
定期做模拟试题并进行自我评估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这不仅检验学习成果,也你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格式。多参与学术讨论,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也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