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大数据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大数据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北京大学大数据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看一两章大纲解析,然后是风中劲草(前两个我经常颠倒顺序),然后去做1000题,对照答案,然后看大纲解析的出处,这样我感觉我自己就记住和理解了大部分,当然还有一些重点题需要好好分析理解的,主要是马原的,毛概也有一些。一开始基础复习不用担心主观题的事情,以选择题的角度考虑知识点就行了。临近考试,我一般都是做一年的真题,然后看后面解释,两相比照,就知道自己哪里没到位了(而且此书有个知识点提纲表格,还不错,有些重难点解析,我看了很多遍),最后是模拟卷的问题,熟知的模拟卷有任汝芬,肖秀荣8套卷和最后的4套卷等,后来我发现任汝芬质量有些低,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放弃了,只买了4套卷,认真做了做。最后临考的时候,狂背卷子上的主观题就对了,今年押中的不少。真心建议,真题很重要,四套卷很好。另外,肖秀荣八套卷,经典!选择题认真做,大题看思路,看熟练即可不用背。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开始复习是从大三的寒假开始的,在寒假里自己把课本看了一遍但是基本上什么也没记住,然后在寒假里也把课本上的题做了一遍,看完后基本上也没什么效果只是图一个心理安慰,后来反复刷了很多遍真题,慢慢领悟了一些解题的方法并作了总结。冲刺:必做张宇8套卷,4套卷。我做8套卷的时候,题量太大,总是做不完,时间不够了可以只做选择填空题,大题看看,掌握以下命题的趋势就行。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开始的较早从开始复习英语之初,我每天都是五篇阅读文章的量,加上做完后对详细解析的阅读,每天英语要花上大概2个多小时的样子。由于个人英语基础较扎实,我没有花时间去背考研英语词汇,但是整个英语复习过程中,我把每篇英语阅读中不认识的词以及词汇都摘抄到笔记本上,每天早上都会花时间记这些词汇和短语,这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短语和常用表达,非常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科学基础”涵盖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等多个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统计学部分,理解和应用假设检验、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基础,贝叶斯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则是进阶内容。我建议使用《统计学习方法》或《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作为主要参考书,结合R或Python的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掌握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等)和算法(排序、查找等)是必备技能。编程语言的学习也是必要的,Python因其易读性和丰富的数据分析库,如Pandas和NumPy,成为了首选。我推荐LeetCode网站进行算法训练,凭实际编写代码来提升能力。
数学部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最核心的部分。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运算、特征值、特征向量等概念对理解机器学习模型至关重要;概率论则为理解和建立随机模型提供了基础。《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都是很好的教材。
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做笔记,整理关键知识点,定期回顾,这是保持记忆鲜活的关键。我积极参加在线论坛的讨论,如Coursera、Stack Overflow等,这些问题解答平台对我深入理解概念帮助很大。
项目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佳方式。尝试参与数据分析竞赛,如Kaggle,或者自己找数据集进行实战练习,这不仅提升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也能你更好地理解数据科学的实际应用。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GitHub上的开源项目,这些都是自我提升的好途径。数据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