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从9月开始的,学习顺序应该是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首先马原是最难理解的一部分,这部分一定要听课,自己琢磨是没用的,只要搞懂,题目就迎刃而解了。史纲因为就是近现代史,历史嘛~不会改变的,所以背诵不会因为大纲改变受影响,建议在脑子里形成一条时间轴,没事儿的时候就过一遍,也可以在纸上写写。毛中特和史纲是有重叠部分的,而且我听课时老师说今年变动会大一些,所以一定要买新资料。思修就比较简单了,有些题就是常识,但是法基部分比较容易搞混,这部分还是以背诵为主。
考研数学方面:
我会重点讲述突破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在众多的题目中,考研的实际试题是最核心的部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涵盖了从1987到2018年的32年真题,早期的题目如1998年前相对较简单,可以尝试每天完成两套,而1998年之后的难度增加,建议一天一套或两天三套。此外,张宇的10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前者稍显困难,后者可能偏向于特殊,与考研的实际风格略有不同。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且时间充裕,这些可以作为补充;若基础薄弱或时间紧张,专心攻克考研真题即可,力争将历年真题至少做三次,尤其是最近十年的,它们的参考价值最高。
再次重申,质量胜过数量,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才是关键。因此,大家应以理解为目标,而不只是追求数量。同时,自我整理笔记并反复查阅非常重要,这是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数学天分,大学期间数学基础也不太扎实的人,在考研数学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方面,今年的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依照学姐的建议,如果你的英语基础尚可,无需在这门科目上投入过多的时间,最好将重心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在词汇学习中,浏览了一遍朱伟的《恋练有词》,但最终记住的单词并不多,之后又熟记了《红宝书》的词汇,当然,《新东方乱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挑选哪一本并不关键。同时,学习单词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尝试理解并解析复杂句子,尽管我个人没专门看这部分内容,自认为长难句掌握得还可以,但建议大家还是系统学习一下,听说这对于将来阅读英文学术论文有很大帮助。当单词和长难句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可以开始着手历年真题,从1997年开始,真题需要多次练习,不必担忧记住答案的问题,重点在于深入分析,不断钻研,我到了后期的程度是仅凭一道题目就能确定正确选项。对于阅读理解,我也整理了一套答题策略。至于作文,我大约背诵了《高分写作》中的20篇必背范文两到三遍,今年的大作文与其中一篇颇为相似,所以我写起来较为流畅,然而这也存在风险,可能会与其他考生的答案撞车。特别提醒,千万不能依赖模板,尤其是在北京地区考试,很可能被判定为雷同试卷。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如AND、OR、NOT和NAND等,以及更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理解这些基本单元的工作原理是学习的关键。例如,理解如何凭不同逻辑门的组合实现各种函数,或者如何设计计数器和寄存器等时序电路,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深入探讨的内容。
触发器和锁存器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构建顺序电路中的作用,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掌握DFF、JKFF、TFF和RSFF等不同类型触发器的特性,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状态机的设计和分析,无论是 Moore型还是Mealy型,都需有清晰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能力。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接口部分,比如ADC和DAC,也是重要考点。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如量化和编码过程,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帮助更好地理解数字系统是如何与现实世界交互的。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动手做实验是非常有益的。实验室提供了丰富的硬件资源,亲自搭建电路,观察其工作状态,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对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有很大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尝试参加一些电子设计竞赛,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小项目,这将极大地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会建议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因它们往往能够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重点。理解并掌握解题策略,比如如何快速识别问题类型,如何有效地应用已知知识点,这些都能在考试中节省大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