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南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东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期间,你们可以提前预习政治,仔细阅读书籍,尽量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等大纲发布后,展开深入复习,这是至关重要的阶段,不仅需要看书,更要练习题目。建议每日设定至少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虽然看似比先前增加,但实际专注于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解答问题。此时,新的红宝书将成为主要参考,结合历年真题或红宝书的配套练习,亦或是肖秀荣的1000题来做。关于1000题,虽然许多人推崇它为经典,我个人在今年做了三遍,必须指出的是,真正考试的选择题与之差异显著,考点并不吻合。因此,切勿过分依赖某一本资料,应广泛接触多种教材,多做练习。在11月至12月间,关注肖秀荣的时事政治和真题,以此来检验复习效果,找出遗漏之处,并且多关注时政动态,掌握大题的答题技巧和常见表述。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这类大题,通过充分准备也能应对自如。政治科目不必过于紧张,它并不是导致挂科的难点。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方面的复习心得,我的建议是不要一味地追求进度,而是追求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不用羡慕旁边的人全书看了几遍几遍的,因为他们可能是看的快点,但是不一定很多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数学在质量而不在数量。还有就是看数学应该是哪里不会看哪里,越是错的就越要盯着看,直到盯这类题目盯到下次自己看到这种题目就产生条件反射,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该有的错误了,至于那些自己会的知识点,做题时带过就行了,不要花太多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考研英语资料有:《红宝书》词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英语二的真题集,再加上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教程。从三月起我就启动了复习计划,坚持每天都学习单词直到考试,虽然说是“背”,实际上更像是反复看或者读,因为我对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并不感冒。四月份我开始尝试张剑的阅读理解,但只完成了大约一半,错误率颇高,平均每篇文章我会错掉三个。即使对照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我仍然会选错一些题目,有些问题我甚至持有不同见解,感觉可能是模拟题的质量问题,所以我没有太过纠结,最后决定放弃。六月份我转而投入英语真题的练习,我购买的是涵盖30年的试题集,首先从80年代的简单题目入手,随后逐渐过渡到90年代,难度不算大。再后来,我专注于2000年以后的真题,推荐学弟学妹们也从这个阶段开始认真做,效果很好。我每天在英语上花费大约两到三个小时,其中将近两个小时都用于单词的学习,剩下的不到一个小时用来做题。我没有强迫自己大量刷题,也没有逐句翻译或分析语法,我只是大致翻译全文,核对答案,并注意自己的错误点,因此在这方面无法提供太多经验给你们。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传热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热量传递的规律和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这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计算公式。理解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等基础理论,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传热过程中的数值计算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凭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需熟练运用努塞尔数、普朗特数等无量纲参数,以及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求解策略。对辐射传热,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的应用和灰体假设的理解也非常重要。这些都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加深理解。
再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在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传热学的应用广泛,如制冷设备的设计、建筑节能、环保设备的热工性能分析等。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传热过程的分析和优化,这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深入阅读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做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讨论组或者找导师指导,及时解决困惑,提高学习效率。
我认为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模拟试题的训练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了解自有的弱点,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