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南京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堪称最经济实惠的科目,通常从九月起始复习。尽管大纲解析具有绝对权威性,但其编排不够人性化,字体紧凑且缺乏突出重点,所以推荐购买一份精简版的重点速记手册,比如肖秀荣的必背手册就很不错。对于选择题的训练,肖秀荣的1000题是个好选择,首次使用时用于梳理知识框架并做好标注,第二次再深入记忆。接近考试的前几天,回顾错题能有效提升选择题的解答能力。11月中旬会涉及时事政治,我推荐风中劲草的资料,大致浏览两遍,此时考试的关键点就会十分清晰。接下来,在考前大约20天,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模拟试题,其中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值得推荐,它的预测精准,答案解析也清楚明了。在最后冲刺阶段,大题的热点部分需要疯狂背诵,我当时把肖秀荣的题目背了至少五遍。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先专注于复习线性代数,同步阅读教材并解答习题,这样的过程帮助我清晰了思维,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框架。接下来,我以同样的方式处理高等数学,将课堂讲义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自我整理笔记。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重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特别是不断重做历年真题和反复梳理课堂笔记,我觉得这对我的最终成绩提升最为显著。自11月起,我就依据个人的理解,将真题解析和笔记整合成一份解题手册,并在每日做题前浏览一次,以此来延缓记忆衰退。到了后期,我会每天抽出时间在空白纸上默写这份解题笔记。如此一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逻辑逐渐增强,解题也变得更加流畅。不断地归纳教师的笔记,以及三十多年的数学真题,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答题笔记,这使得我在考试时能自如地联结各个知识点,有条不紊地解答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完全放弃完型填空的做法并不明智,其实这个部分只要专心背诵词汇,难度并不算高。通常情况下,用心去完成的完型填空得分往往能达到6分或以上,其价值堪比一篇阅读理解。因此,在模拟考试时,如果你在完型填空上的表现良好,那么在实际考试中按照常规顺序答题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作文,虽然考前能找到各种模板,但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标记并查阅你在真题中遇到的所有陌生单词和短语,这样可以在原文中标注释义。使用张剑的黄皮书,通过深入解析来剖析复杂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提炼文章主旨。掌握英语阅读文章的主题对于提高解题准确性至关重要。每天早晨抽出半小时复习这些生词、短语和复杂句型,以巩固记忆。在备考的最后阶段,重温词汇表,特别是形容词和动词,因为它们构成了句子的核心,特别是那些你经常忘记的单词。
此外,研究近三年的真题能帮助你了解当前的命题趋势,同时也能让你更适应做题的感觉。在研读真题时,要多次阅读材料,力求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句子构造。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找到适合引用到作文中的精彩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基本概念是构建整个经济学框架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去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比如,凭供求理论,你分析价格如何决定,市场如何自我调整以达到均衡。
掌握模型和公式。例如,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生产者决策中的成本曲线和收益曲线,这些都是需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的。对这些模型,不仅要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含义。例如,MC=MR不仅是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更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最优选。
再者,应用案例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的科学,理论需结合实际。我会定期阅读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政策变化、企业决策等实际问题。比如,当看到环保政策影响了某些行业时,思考这是否涉及到外部性问题,以及政府应如何干预。
持续练习和复习。经济学原理涵盖的内容广泛,记忆量大。我建议定期做题,凭解题巩固知识,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形成自有的笔记系统也十分必要,将复杂的理论简化成易于理解的形式,有助于长期记忆。
在备考过程中,我也意识到,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它要求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我鼓励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识点,更要培养自有的经济学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