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岩土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河海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只要掌握了方法,理科生也可以轻松应对政治考试,首先必须声明一点,大家要理性对待市面上所谓的押题参考书,声名鹊起的肖秀荣教授今天也只押到了一道半题,学生们一片唏嘘,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权威就是每年出版的红宝书了,不跟风,不盲目,通读大纲是你复习政治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一般大纲要至少通读三遍,然后结合做题加深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做政治的历年真题,尤其是主观题部分,每年考试的题目都有个套路可言,关键是要理清批卷老师的给分点,掌握答题的一般性语言,过程虽然痛苦,但是大家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应对考研题目会轻松很多,不会将希望都放在押题名师的身上,命题组现在很重视这个问题,将来能押中题目一定会只减不增,所以要增强自身自主答题的能力,从容应对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在考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最耗费时间的科目。我认为首要任务是深入研读数学教科书,通过完成课后练习来初步掌握知识。接下来,可以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市面上有二李系列和李王系列的复习书籍,我个人更偏向于二李,不过第二年我也参考了李王的书。阅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可能多地通读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一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会立刻查看答案并分析为何自己未能解答,接着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异,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到了后期,重点转向大量刷题。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比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以及李永乐的660题,其中我做了最多的便是660题,两年内大约做了四到五遍。尽管难度较大,但我从中获益匪浅。坦白讲,我不是个有恒心的人,很多资料刚开始时感到新奇,但真正坚持做完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不论选择哪本习题集,都要认真完成,彻底理解每一道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要重视历年的真题,务必多做几遍。我使用空白纸写下答案及解题过程,随后进行修正,后期空闲时多回顾,发现这种方法相当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11月份左右开始攻其他部分包括新题型、翻译、作文,对于完形填空这个怪物我是直接放弃对它的专项进攻的。大部分童鞋一般在最后做完型,可能是十分钟到一刻钟之内,我自己做数据统计发现,好好分析乖乖去做是6分左右,一路猜下来也是5到6分左右,很神奇!!!完型虐我千万遍,我待完型就不能如初恋。没有专门进攻并不代表是完全放弃,完型要猜到5或6分也是靠前面打基础是不。说说新题型,一定要对自己要求严格,必须全部拿下,因为它的难度一般都是低于阅读理解的,失分的话就太不值了,当然拿分这个也是要靠基础打牢加上反复做真题把握。我觉得这部分是考的逻辑和文章结构把握,同时会有一些细节信息给解题提供帮助,比如代词、关联词、同义替换、首句尾句等等。再说翻译,要根据给分要点来一步步训练,训练的材料就可以是真题和外刊。作文是除了阅读理解以外的大块了,我买的是蒋军虎出的作文,小作文的分类总结还有大作文的模块甚至具体到每一段的每个句子该怎样写都很详细,应对考试还是很不错的。我不是用他的资料书就当模板背,而是整理出自己的模板,因为在前面做真题时候会摘抄一些觉得写作文会用到的经典句子,比如过渡句啊、原因啊、结果啊、总结啊、强调句啊等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力学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对这些概念,不仅要它们的定义,还要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凭实例去感受和应用。例如,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则是物体形变程度的量度,理解这些帮助更好地分析实际问题。
熟练掌握基本计算公式。材料力学中的各种计算公式,如胡克定律、圣维南原理、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我建议大家在学习时,不仅要记忆公式,更要理解公式的来源和适用条件,这样在遇到复杂问题时灵活运用。
再者,重视实验和实例分析。理论学习的,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加深理解。比如,凭对不同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直观地看到应力-应变曲线,了解材料的弹性、塑性和破坏特性。多做例题和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材料力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定期回顾能巩固记忆,防止遗忘。我通常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