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外院国际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外交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理科生从文,提起政治就头痛,可是还是那句话,你要是发挥失常会被拖下很多分的,所以我也只能咬牙啃政治,我基本上是从8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其实个人建议在当年的红宝书出来前,还是要把肖的1000题中的马哲部分结合以往的大纲解析做妥了。我后来1000题就只是过了一边没有再回顾错题,但是政治的客观题其实在做踏实1000题之后应该就是能做到多选错在3个以内了。得客观题者得天下,目标是考试前你做的模拟题的客观题单选多选最多只能各错两个。 我最惆怅的主观题,因为总觉着理科生出生不会编句子,不会就写不出东西了,不过老师给讲了很多的解题技巧,还有答题的套路,而且到后来一个月狂背的时候买了20天20题还有肖4,基本就下笔如有神了。 时政。政治基本上我都是买的肖的系列。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大题相对规范,然而前面的选择填空题显得格外具有挑战性,自我训练明显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独立学习高等数学,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自学,尝试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解答,只能浏览,心中焦急无比。暑假期间,我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感到自己的数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几乎没在大学上过数学课、全靠自学的朋友,我强烈推荐在自学后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这真的很有帮助。务必专心听课并详细记笔记,这对梳理解题思路和理解命题角度至关重要,效果强大,让人茅塞顿开。听他人一点教诲,胜过独自苦读十年。学数学切忌只看不动手,看一百遍不如亲手做三遍。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把全书完整地做了三遍,真题也重复练习了两次,第一次是按照考试模式,每天早上限时一套,这样的训练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仅做了大约三套模拟试题。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对英语复习感到困惑,尽管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却往往觉得短期内进步微乎其微,考试后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复习过。这实际上是个方法选择的问题。掌握英语确实需要长期的沉淀,不过,针对考研英语的复习,我们更需寻觅一种高效且科学的方式。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那就是考研英语复习中,真题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运用真题,其中大有学问。
有些同学倾向于一口气在短时间内完成多年的真题集,匆忙做完若干篇阅读理解或整套试卷,草草地核对答案,稍作思考便转向其他内容。一旦真题做完,他们又转战模拟题。然而,我认为这种做法并未充分利用真题的价值。模拟题与真题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再优秀的模拟题也无法复制真题的独特性,毕竟真题是由命题专家历经数月精心研制而成的,其难度分布、选项设计以及逻辑关联都是模拟题无法模仿的。我在复习时通常专注于一篇真题阅读理解,以实际考试速度全心投入,完成后仔细分析文章、题目和选项,这一过程大概耗时一个小时。通过这样的逐步学习,我能更好地理解真题的出题逻辑,做题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单词记忆,我不建议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因为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我的策略是通过做模拟题来积累词汇。对于作文部分,我连续两年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发现特别有效的提升方法。个人认为,作文水平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日常的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主要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和企业如何做出最佳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规律。理解和掌握供求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市场结构模型(完全竞争、垄断等)、国民收入核算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等内容至关重要。
在微观经济学中,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以及供需曲线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这些都是基础且重要的考点。要深入理解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厂商行为,比如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和寡头市场的博弈论。
对宏观经济学,需掌握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理解IS-LM模型和AD-AS模型,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理论往往与现实经济问题紧密相连,阅读经济新闻,了解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理清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很好的方式,激发思考,解决疑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尝试将学到的经济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分析经济现象或政策,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