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球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地球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政治从10月开始准备,看了一遍风中劲草,做了一遍肖秀荣老师1000题,有同学和我说风中劲草很鸡肋,但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的重点画的非常明晰,觉得非常的明确简单。政治前前后后我大概仔细的看了3遍大纲,最后快速浏览易出错知识点标记无数遍,自己的框架扫了几遍,大概十二月中旬出来四套卷才正式准备的大题。讲真,肖老师的四套题和他最后的点题资料,完全碾压其他一切资料!当时怕反押题把米鹏神马的都背了一遍,结果最后压中最多的还是肖秀荣= =连反押题都压中了,所以,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至于市面上的其他资料嘛…嗯 = = 八套卷跟四套卷(考前半个月出吧)必不可少,往年真题可以拿来做一做选择(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因为知识点这两年变动挺大),其他的材料就没必要了…我当时后期做任汝芬四套卷选择被虐的惨惨的,出的有点太偏,感觉跟真题风格出入太大,假如觉得有精力就拿别的材料练练手吧,只做选择就好~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刷全书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很多题目都不会,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静下心慢慢来,等第二遍就会发现自己大部分题目都会了。暑假期间争取把《复习全书》刷两遍,实在时间不够的话也要保证能够把高数部分刷两遍。第一遍是详详细细地看,例题也基本上都自己做一遍。每一章后的习题也都做。看第一遍的过程中把需要注意的题标记下来。第二遍集中看之前标记的题。看第三遍的时候大概是在12月初,第三遍时我就不看题了,而是看那些基础的概念和定理。有一本书我极力推荐,就是李永乐的660题(第一次考研时没看,第二次才看的),难度虽然偏高一些,而且考试也不太会考里面这样的,但这本书在完善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上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尤其是选择题,如果时间紧建议优先看选择题),它很准确地抓住了我们容易犯错的点。这本我也前后看了三遍,其中个别题还多看好几遍。其中第一遍是在复习全书看完第一遍后做得,同样地,标记下那些做错以及有参考价值得到题(不过其中微积分的填空题部分我没怎么做,后来也一直没看,感觉这一部分确实不太必要)。660题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我就没怎么看了,虽然对理解很有帮助,但不太适合练习应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是我所有考研科目中最擅长的部分,但我仍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给予相同的关注,不能因为擅长而掉以轻心,对于弱势则需更加努力。由于考研不涉及听力测试,主要考察阅读和写作,所以我采用了一种针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大约从四月起,我开始做英语阅读的真实试题,从1993年开始,直到八月,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其间,我也尝试了一些模拟题,但后来发现这并不必要,真题已经足够充分。面对单词书,我感到相当无助,不论书籍有多厚,我都只能记住一两个单元的词汇。于是,在完成二十年的阅读真题后,参考了一些考研辅导老师的建议(他们指出考研词汇的复现率很高),我决定全面回顾阅读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筛选并收集了约700个生词,然后在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频繁查阅(类似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法)。在实际考试中,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有任何我不认识的词。对于作文,我背诵了一个模板,结果证明这个模板足以应对,最后我的作文得分还算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地壳形成、岩石矿物、地质年代、地层构造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对地壳形成的理论,要深入理解板块构造论,包括板块的类型、运动方式以及其对地质现象的影响。对岩石矿物部分,不仅要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还要能凭观察标本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
地质年代的学习需结合地质历史的时间线进行,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地质事件,如古生代的冰川期、中生代的恐龙时代等。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这是确定地质年龄的重要手段。地层构造的学习则要求理解和应用地质图的阅读,理解地层的分布、倾斜和断裂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做实地考察是非常有帮助的。凭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抽象概念。例如,参观地质公园或矿山,直接观察岩层结构,感受地质作用的过程,这对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非常有效。
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提升的关键环节。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自我检测,及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体系。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相互提问,解答疑惑,这样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吸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