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纳米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9月中下旬才开始政治的复习,原谅理科生的我基础太差,用了好久仔细看了一遍肖秀荣的详解,还是看的云里雾里的,像大多数前人一样,我也不推荐大家过早的开始复习政治,和英语不一样,政治前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死记硬背,大概知道个主线就好,但最晚9月也要开始了。然后我便开始进入了刷题状态,通过题目记背知识点其实就基本足够了。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些老题库的东西用处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时间还是要合理运用。我把肖1000,风中劲草以及大纲的选择(尽6000题)都刷了两遍,错题又刷了1遍。再加上后期各种押题卷,肖4肖8,任汝芬,阮晔什么的我也都做了,但是真到战场上你会发现还是有疏漏。总体来说,你应该做的是,基础,找一两本基本就够了,千万别太多浪费时间。然后紧跟当年的政治报告!说三遍!!!最后大题背题为主,答题方法为辅。在这我分板块给大家梳理一下:马哲 理解为主,概念最重要 我报了班,有老师带我。选择主要是以理解概念和原理为主。大题方面,给大家的建议是,把大点能背的都背下来。也并不多,而且都是一些套话,比较相近,每年就考这些,。而且这道题应该是拿分点,争取不要丢分。大家大题的复习往往都是最后一个月狂背各种押题卷,但是你到时候会崩溃,因为太多,又时间太紧,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把哲学早早背完,会轻松很多。答题时,先写原理再分析材料,几道题书写基本都是这个套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准原理,那怎么办?多看题肯定有用,去挖关键词,找出题人的提示点和题眼。再有一个就是刚刚说的,再去审视下原理的概念,或许你就知道为啥你说的这个原理不适合这里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高分指南》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涵盖了多种题型和丰富的解题策略,虽然有些难题,但总体上不影响复习进度。相比之下,《数学分册》较为基础,如果数学底子不是特别薄弱,可以不必考虑。数学注重的是技巧而非海量练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完成《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后,你应能牢固掌握大部分知识和技巧。接下来,挑选一些习题来实践和稳固你的方法就足够了。我个人后来尝试了陈剑的《考前冲刺》和人大的《数学精选500题》,感觉成效平平,主要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建议主要还是以前两本书为重心,遇到例题先尝试独立解决,然后再查阅答案。至于真题的价值,无需赘言,大家都清楚。我在考试中只因看错题而失分,所以在考试时务必仔细审题,特别是处理充分条件判断题时,切勿急于求成,这是惨痛的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无论是单词的记忆,还是应试的能力提升,最重要的是真题!真题!真题!楼主真题分析从1997年开始,但是个人感觉年份太早,用处不大。以近十年真题为主,详细研读,弄懂每一个单词和长难句的意思,这是十分必要的。至于研读真题的进度,每个人基础和计划都不同,自己合理安排即可。但是真题的研读至少要3遍,做一遍,分析一遍、再做一遍。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不要刻意追求遍数,毕竟只是一个数字,质量和过程更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科学基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等,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概念和术语。例如,理解晶格参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等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凭这些来分析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深入学习的基础。我在初期就花费大量时间在阅读教材和笔记上,确保对每一个定义都清晰明了。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是提高理解力的有效途径。材料科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需凭实验去验证和深化理解。比如,凭对不同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直观地了解其晶体结构;凭热膨胀实验,理解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积极参与实验室工作,动手操作,对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大有裨益。
再者,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材料科学中的许多问题,如相平衡计算、材料性能预测等,都需借助于数学模型。扎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微积分、统计力学和线性代数等,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我经常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材料科学中,这样既巩固了数学知识,也加深了对材料科学的理解。
关注前沿动态,拓宽视野。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充满创新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层出不穷。定期阅读学术期刊,跟踪研究热点,不仅帮助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也能激发科研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