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武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选择题占到一半,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次考研,我在10、11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重点攻选择题。这些选择题都是政治模拟题的电子版。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每年变化不大,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一共10来本电子书,我把其中的选择题都做了,每天1~2套。不熟悉的知识点,做完后一定要回归书本,看书里原话是怎么讲的,易混淆的和自己常错的知识点简单地背一下。第一遍背可能很痛苦,但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做题的质量有所提高。由于是电子版,我就把自己所有的错题都分门别类地复制粘贴到一个word文档里,以便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一年级学的高等数学几乎已从记忆中消失,于是我又购入了同济和浙江大学的数学教科书,打算从头开始温习。每读完一个章节,我会立即完成对应的练习题。由于大三时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实在有限,因此我未能独立完成课后题目,大部分时间是参考答案来做的,这无疑影响了我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接着,我开始挑战复习全书,却深感挫败,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完整解答任何一道题。于是,我决定再次从头学习,尽管进度可能较快速浏览书籍稍慢,但提升显著,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此我想强调,复习次数多并不等同于掌握得好。关键在于能否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虽然我没有反复阅读多次,但我确保每次阅读的质量都极高。我还使用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作为辅助,并购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进行二次练习,期间也尝试了一些模拟试题,如合工大五套卷等。建议大家在研读全书和辅导讲义时做好笔记总结,这样在后期做真题时能方便查阅。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可以说自己的英文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从三月份起,我开始专心复习英语,初期主要集中在背单词上。尽管在夏天没有系统复习,我还是鼓足勇气参加了六级考试以检验水平,但成绩与大二时期相差无几。起初我使用过一本黄皮书,然而后来反思,我认为这本书并不理想,因为它实际上浪费了珍贵的历年真题资源。在所有对我有所帮助的学习材料中,包括考研单词集、考研阅读核心词汇和历年真题,我觉得模拟题的价值远不及真题。我坚持每天早晨花大约一个小时学习,每隔一天的下午或晚上会完成三四篇阅读练习。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会做好标记,并在后续进行重做。如果晚上有闲暇,我会观看一些美国电视剧来提升语感。有些题目的解题思路我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没有必要过多重复,过一遍或两遍就足够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经常出错的题目,它们揭示了我的弱点,就像木桶理论所说,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了整体的高度。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稳定性,因此我会反复练习错误的题目。对于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等部分,每一处分数都不能轻易丢弃,因为每个部分都有一些基础且易得分的题目,一旦错过,想要在其他地方弥补就很困难。作文同样重要,这部分的时间安排相当灵活。关于英语学习,还有很多可以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主要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难点和重点,需有针对性地去理解和掌握。
在数据结构中,链表、树、图以及排序算法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理解它们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是必备技能。要能够用递归或非递归方式实现这些算法,这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需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模块。特别注意的是,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以及了解流水线技术和虚拟内存的概念,这些都是常考点。
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是核心内容。特别是进程的并发、同步与通信,内存的分页和分段,以及磁盘调度算法等,都是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的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的重点在于TCP/IP五层模型的理解,包括各层的主要协议及其功能。尤其是数据链路层的CSMA/CD协议,网络层的IP路由选,传输层的TCP和UDP,以及应用层的各种协议如HTTP、FTP等,都需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凭编程练习来加深对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理解,凭模拟实验来熟悉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凭网络抓包工具来观察网络数据的传输过程。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不断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区,是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