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大气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复旦大学大气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我也经历了不少曲折。我个人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参加一个辅导班有助于深入理解概念。建议是从9月份开始阅读《风中劲草》(那时候新大纲可能还没发布,你可以先看去年的版本)。同时,结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并把《精讲精练》当作参考工具书,只需在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查阅,不需要通读。等大纲公布后,徐涛会推出一本黄色封皮的书籍,这本书非常实用且篇幅不长,易于快速浏览。我后期主要依赖这本书,但它对知识点的覆盖不够全面,需要你自行将遗漏的部分补充到小黄书中。
进入11月和12月,你应该集中精力做各类模拟试卷的选择题,并熟记肖四肖八的大题。我尝试过的模拟卷包括徐涛8套卷(强烈推荐)、阮4套卷(也推荐)、任汝芬4套卷(不太满意)、肖8(极力推荐)以及肖4(极度推荐,大题务必全文背诵,因为预测极其准确,选择题设计得较为基础,可选做)。徐涛还有一本包含20个重点题目的册子,但实际上这些考点并非只对应20道题目,记忆量较大。因此,我建议以肖4肖8为主进行大题背诵,徐涛的20题作为辅助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一般考研用的练习册是复习全书等一套,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是李永乐的红色版、李永乐的粉色版、张宇的版本和考纲版。我推荐李永乐和张宇,考纲据说很好,但是出的太晚了。我用的李永乐的粉色版,包括全书、真题、400题模拟,我还买了红色版的660题基础训练,强烈推荐这本660,虽然很易错,但是真的很有帮助,总结也很好。大概八月底把基础复习完了以后,我再看书的时候感悟很多,觉得很多东西更通透了,所以安心下来好好做全书,十月我一边跟着老师上专题突破的课(老师讲了特别多的解题方法),一边开始计算着时间,像考试一样做了真题,然后做了几套400题模拟,实际上我660和400都没做完,但考的也不错。另外还是重视做过的错题,反复多做,不要以为做过就一定会了。数学其实很重要,非常拉分!一定要重视!对于数学我的建议是早准备,可以报一个辅导班,千万重视教材,非常重要,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认为只做练习册就行了,今年的真题就是教训,很多都是书上的一些知识点然而练习册上并不是重点。但是题目一定也要多做,数学必须每天都做,再忙也不能有一天不做题!保证一些经典题目和例题题型要熟练到不用怎么动脑都可以做出来,这些是保证数学成绩的底线。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考研英语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得阅读者得高分”的说法。英语难点主要在于词汇和复杂冗长的句子,而选择题的迷惑性并不大,关键在于理解文章主旨。因此,备考时,考生应精做真题以掌握核心词汇,并学习剖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同时,需要梳理解题策略,了解错误选项的设计模式,找出正确与错误选项的差异。对于完形填空,虽然近期难度有所降低,但由于其本身的挑战性和较低的分数权重,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优先放弃,而有一定能力的考生则可借此提升综合竞争力。至于作文,似乎没有捷径,主要靠背诵优秀范文,构建个人写作模板,并依据模板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建立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框架。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大气科学综合知识”,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气象学的基础概念,如温度、压力、湿度、风向风速等基本气象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你需深入理解大气环流模式,如季风系统、气压带和风带等,这些都是构建大气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气候系统及气候变化也是考试的重点。要了解地球的辐射平衡、温室效应原理,熟悉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有深刻的认知。关注最新的气候变化科研进展,例如IPCC的报告,这对理解和解答开放性问题很有帮助。
再者,物理气象学和动力气象学的知识也不能忽视。这涉及到大气的热力学过程、云和降水的形成机制、风暴系统等复杂现象的理解。这部分需大量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多做练习题,熟练运用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大气探测与观测技术也是考试的一部分。理解各种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比如雷达、卫星遥感、探空仪等,以及如何从观测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天气预报,这是实践性的技能,需理论结合实际去学习。
大气化学和环境气象学的知识也不能遗漏。空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等问题,以及它们与大气物理过程的关系,都需你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首先是深度阅读教材,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凭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来强化记忆;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理解和应试都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