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动力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浙大能源工程学院动力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浙江大学动力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起步复习较迟,我在该科目上的投入时间相当有限,导致考试时对题目不够熟悉,往往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一次甚至只能对一道十分的大题匆匆写下两句,因此得分情况可想而知。对于政治,我主要完成了1000题,并且重点背诵了肖四(肖八的选择题也值得做一做)。一定要信赖肖大神,他的预测大题通常都很准。此外,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和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非常有用,我认为比风中劲草或蒋中挺的资料更为清晰明了,特别适合准备选择题。最后一条建议:直到考试铃声响起那一刻,都不能停止背书;直到交卷的最后一秒,都不能停下笔。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时从6月份开始复习的,从基础开始,从知识框架到专题训练再到最后的拔高,都非常有用。到8月中旬的时候才把数学第一轮复习结束。然后立刻开始做真题大全解。按照考试的要求,每天早上8.30------11.30做一套数学题,建议不要在做的时候看书。我当时复习完第一遍数学时,其实高数好多知识点也都忘了,然后做数学真题时,前10套也是漏洞百出,但是我还是坚持做下去了。前10年的题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偏基础,然后我基本上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做完,然后花一个小时总结错题,将标准答案和自己写的答案对比,找错误的原因,不懂的就去问老师。做完前十年的题后,再做中间10年题时,就感觉好多知识又都回忆起来了,基本可以在脑袋里想出整个数学的框架了。然后从08年开始的真题,我觉得就开始变难了,然后基本上是三天两套题,或者四天两套题了。我觉得难点主要是曲线积分那计算复杂了,然后选择填空题有时候会出一些没见过的新题,不知道怎样下手,以及反常积分,和级数的一些选择填空题有点晕,偶尔还会出一点几年没考过的低频知识点,大题的话我觉得还算常规。做完数学真题已经是10月中旬了。这算是数学的第二轮复习了吧!然后开始第三轮数学复习,我把30年真题中所有的错题或者不熟的题(我在做题时,如果感觉这个题不熟,但是又能做的情况,我会做上标记,然后做完后再看看这个知识点)整理了一遍,粗心大意做错的题就看一眼答案,确定自己思路真的没问题后就过,然后对于动不了手,或者反复出错的题,我就将这些题订正到自己的错题本上。然后写下总结,就是如果下次自己再遇到这种题时,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怎样做,相当于就是总结做这些题的套路。第三轮完成后,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做张宇8套卷。虽然8套卷的确很难,但是8套卷也比较全,就是8套卷基本覆盖了所有考点,包括好多低频考点,做8套卷是一个梳理知识框架的一个好机会。我当时做8套卷的方法是一套卷子分两天做,第一天只做选择题,做完后,马上对答案,分析做错的题。选择题是每个题都重视,不会做的先放下,做完后看答案。第二天是做大题,有的太难或者太偏的大题(真题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题)我就直接放弃了,后面看看答案,了解下解题思路就行。然后考前的两个星期,我看了看李永乐的6+2,只做了他的线代部分,然后看了看概率论的题以及曲面积分。其余的就没看了。这基本就是我数学复习的整个过程了。最后数学考的分数,也比较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新颖的题型和翻译部分,我主要集中在解决过往的真实试题上,并未额外投入大量精力。至于完形填空,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性价比,我仅限于完成历年来的真题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的基础是牛顿三定律,这是所有后续学习的基石。你需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例如力、加速度、动量和能量等。对每一个物理定律,不仅要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灵活应用到各种复杂问题中。
静力学部分,重点在于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力矩平衡、力系简化以及平面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每个问题,都要养成画图的习惯,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这样能帮助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动态学部分,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运动学主要涉及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描述,动力学则涉及到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角动量定理。这部分需大量的计算练习,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对振动和波动部分,理解和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性至关重要,包括周期、频率、振幅等参数。波动方程的理解和应用也是考察的重点。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理论力学的核心,它们在许多复杂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原理,解决很多看似困难的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凭大量的习题训练,你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提升解题技巧。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形成知识网络。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尝试参加学习小组或者在线论坛,共同探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