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无非就是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复习时,我主要依赖考试大纲(就是那个红色封面的)、肖秀荣的1000题、风中劲草资料、历年真题集以及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模拟题。其中,我侧重于风中劲草、真题和肖秀荣的四套卷。由于我是文科背景,所以在政治上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大纲发布后我才着手准备,初期阶段主要是做1000题和研读大纲,做得比较马虎。1000题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大纲内容,很多题目直接从大纲摘录并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技巧性不强,用来练手倒是挺合适。
实际上,到了后期,每个考生的政治知识点记忆大同小异,因为关键的时事热点就那么些,无论试题如何变换,都无法脱离这些重点。不得不提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预测能力惊人,年年都能命中不少考点!尽管我一直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但实际考试后,我觉得适当信赖一些押题也是有益的,哈哈。毕竟,到最后,主观题大家都相差不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部分,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可能答错。因此,教材仍然是需要认真阅读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参考的教材包括完整书籍(二战期间主要依赖个人笔记,未深入阅读原书),张宇的全部36讲,660题集,以及张宇的1000题。模拟试卷方面,我集中精力在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李永乐系列的全套模拟,以及全真模拟400题,这些系列的质量尤为出色。其他品牌的模拟卷则参差不齐,难以一概而论。对于真题,我不再赘述,侧重精挑细选并深度解析,我采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虽然发现少许错误,但总体品质可靠。在两年的备考生涯中,我广泛涉猎了各种教辅材料,从流行的36讲,两本李姓作者的复习全书,到汤的高数讲义,再到专门讲解解题策略的书籍,如选择题技巧指南和其他各类解题技巧手册,无一不是我的学习伙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的强敌,因为我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可以说对英语并不敏感。我从4月份左右就开始准备英语,因为我觉得英语对于我来说是个持久战。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6月份),侧重点是背单词,这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它贯穿了我们考研的始终。单词书用一本就可以,我用的是红宝书,那本厚的大概背写了3遍,之后一直用的是那本薄薄的小本,一直背,每天都在背单词。刚开始可能比较慢,大概保证一天两个小时的单词背诵,这时可以结合着96年之前的真题练手,注意一定要重视真题,珍惜真题,也可以偶尔做作黄皮书的阅读多少篇,对错不要太在意,多积累单词。每天保证至少两篇的阅读理解。第二阶段(6—10月份),这一阶段单词差不多记完了,所以要侧重阅读理解,但是单词还是每天都要背,需要40分钟左右。最好保证每天下午做一套真题,一定要认真分析真题,每一个单词都不可落了,还有里面的长短句都要搞懂,如果有精力,背诵几篇经典的真题阅读就更好了。其实这一阶段已经在提升你的翻译能力了。第三阶段(11——12月份):每天大概20分钟熟悉一下单词,每个星期做一两套真题就可以了,要把握时间。到最后时间紧张,每天可以只写一两篇阅读就可以了。另外练习一下完型、翻译、新题型,还有自己把热点话题练习一下写作,可以找同学互改一下,也可以背诵几篇范文,然后形成一篇自己的模板作文会更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结构力学涉及到许多基本的概念,如力矩、剪力、弯矩等,这些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你需对每个概念有清晰的理解,知道它们是如何影响结构稳定性的。掌握静定与超静定结构的区别,以及如何进行力法、位移法、虚功原理的应用,这些都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
熟悉并熟练运用公式是必不可少的。结构力学中的计算部分主要依赖于各种公式,如欧拉-伯努利梁方程、胡克定律等。你需将这些公式烂熟于心,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要学会凭简化模型来求解,这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
再者,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同样重要。理论学习之余,凭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你尝试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比如桥梁、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升工程思维能力。
培养好的绘图技能也是必要的。无论是绘制自由体图、受力图,还是进行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都需精确无误。图形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力的作用效果,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定期复习,及时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遇到难题,不要害怕求助,和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教。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因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