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郑大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郑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生,我对政治总是感到头疼,但话说回来,一旦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分数损失会很大,所以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习。对于客观题,我大约从10月才开始着手准备政治,其实我个人认为,在当年的官方教材发布之前,最好能结合过去的考试大纲,先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0月才开始看红宝书对我来说确实有些紧张,以至于后来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回顾1000题中的错误,但只要扎实地做完1000题,政治的客观题部分一般能把多选题的错误控制在三个以内。毕竟,“得客观题者得天下”,正如老师所说,目标是在考试前,你的模拟试题客观题部分,单选和多选分别最多只能错一个。
对于主观题,起初我特别困扰,总觉得理科背景的我不擅长构造语句,担心无法组织出内容。然而,到了后期疯狂背诵的阶段,我购买了“20天20题”和肖四,逐渐能够熟记于心。考完政治后,我觉得情况还不错,因为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知识已经不知不觉地内化了,写作时仿佛有了如神助。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进入了复习的收尾工作,接着我投入到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演练中,总计超过了5套张宇的题目,包括8+4和400题中的5套,还有李永乐的6+2以及从2004年至2019年的全部真题,基本上每天都保持一套的速度。进入11月中旬,导师开始每周安排好需要完成的试题集,这对我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毕竟偷懒时总得依赖他人的指导。每次做完一套题,我会反刍两遍以上,深入研究各类题型,然而我过于沉迷于解题的乐趣,在真正的考场却没能派上用场。尽管有些大题在模拟卷中似曾相识。于是我又重新翻阅了一遍李永乐的资料,期间回家待了大约半个月,整个过程耗时两个月,实质性的复习时间约为一个半月。紧接着是第三次通读李永乐,这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随后是第四次,专注于修正前三轮中的错题,这也花了我半个月。到了12月下旬,我开始专攻真题,坚持每日一练。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在十一月前后,我会着手准备剩余的部分,包括新题型、翻译和作文。至于完形填空,我选择不去特别针对它进行练习。大多数同学通常会在考试快结束时处理完形填空,大概需要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据我自我评估,无论是认真解答还是全凭猜测,得分大致在五到六分之间,真是让人惊讶!尽管完形填空让我屡次受挫,但我不能就此轻易放弃。即使没有专门训练,前期的基础学习也会影响到完形填空的分数判断。
新题型部分,我的目标是满分,因为它通常比阅读理解简单,丢分实在可惜。得分的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和反复研习历年真题以掌握其规律。我认为这部分主要考察逻辑理解和文章结构把握,同时会通过代词、连词、同义替换、开头结尾句等线索辅助解题。
关于翻译,应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逐步训练,使用真题和外刊作为素材。作文占据了试卷中仅次于阅读理解的比重,我选择了蒋军虎编写的作文书籍,其中小作文的分类概括和大作文的框架构建,乃至每一段的具体内容都有详尽指导,非常适合应试。不过我没有机械地背诵模板,而是根据之前做真题时积累的精彩句子,创建了自己的个性化模板。这些句子涵盖了各种写作需求,如过渡语、原因表述、结果展示、总结归纳以及强调句式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空间数据。你需深入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包括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分析、GIS软件操作等。在数据模型方面,掌握点、线、面三种基本的空间要素,以及矢量和栅格两种主要的数据结构是非常基础的。对空间分析,理解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对GIS的应用层面,你需关注其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实践。例如,如何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分析,或者如何凭GIS进行洪水风险评估等。这些案例不仅能够帮助你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锻炼实操能力。
再者,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的GIS软件,如ArcGIS或QGIS,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熟悉其界面和基本功能,还要尝试进行复杂的GIS项目,比如创建地图、执行空间分析等。动手实践大大提高技能水平。
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也是提高理解力的有效途径。这不仅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趋势,还学习到专业词汇和写作技巧。
持续的学习和练习至关重要。GIS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操作、试验,真正掌握。遇到问题不要怕,多查阅资料,多向老师和同学教,你会发现自有的进步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