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中央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时间不算早,九月份开始,那时候红宝书没出来(红宝书是教育部出的,权威资料),买的肖秀荣1000题和精讲精练,肖老师的名头考研人都是知道的,个人观点,肖老师师品还是不错的,在政治行业做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至于每年押中多少道题这都是有运气一说的,但肖老师的书总能给你把政治拉个框架出来,所以不要着急,当闲书一样看看打发时间也是不错的(滑稽)。九月份跟十月份两个月,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后在午觉之前先看一遍精讲精练,然后对应着做一章节的题目,并订正,这样大概要花将近一个小时不到,比较粗略,然后晚上吃完晚饭后再把做错的题目在精讲精练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理解一下,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两个月之后1000题和精讲精练都撸了一遍,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政治大体上框架有了。十一月的时候,划重点,毛中特跟近代史里的最新政策那两章比较重要,特地花一个月开始慢慢啃这两部分,同时其他章节顺带看看。十二月份的时候,上半个月开始买各种押题卷子跟背诵宝典,我当时买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任汝芬、米鹏、蒋中挺这些基本上都买了,其他人的书都是只刷选择题,肖老师的卷子大题也做的,背诵宝典其实我没怎么用,大概有几个重点把握了一下,然后配合肖老师的卷子把要点画下来。十二月下半个月的时候,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读精讲精练和肖老师划的重点,读一读差不多有印象的。虽然我最后政治考分并不理想,但是平时的押题卷选择题基本上能拿40分。。考试大概还是有运气这一说,所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最起码上考场之前我对政治充满信心。。。
考研数学方面:
本人刚开始看数学是去年三月份正式开始,我是一直跟着复习规划走的,上课的时候认真做笔记,课后就把我的笔记在反复看看,然后把复习全书上对应章节的习题认真做一下,不会的就去问老师,这样一轮下来基础打的十分扎实,后期做真题就省事儿了不少。需要注意的是数学要早点开始看,一定要早!这样能多过几遍。最后刷题阶段最好能有个错题笔记本,再不济也要用红笔把做错了或者不会的题标记下来,最后阶段刷几遍。
考研英语方面:
在整个考研英语复习的过程中,单词的学习应自三月起持续至考试结束,不间断。关于参考资料,我建议使用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系列。该系列依据实际考题中单词的出现频次来安排学习顺序,并通过词根词缀解析帮助理解,感觉既合理又高效。此外,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基于艾宾浩斯记忆法加强记忆,与“恋练有词”有所不同,两者皆可单独采用,或者结合使用以加深印象。接下来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部分,这些并非主要焦点,在课堂上老师会结合长难句一起讲解,做题量无需过多,以历年真题为主即可。至于真题集,我极力推崇考研英语黄皮书系列,这在考研英语备考领域堪称权威,销量极高,与肖秀荣命题人系列齐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这个科目,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需理解并能够应用基本的供求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决策理论等。例如,市场均衡、IS-LM模型、AD-AS模型等宏观经济理论,以及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微观概念,都是需深度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核心知识点。这些理论不仅需记忆,更需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会接触到许多关于环境问题、资源分配、人口政策的研究,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你凭学习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提升对数据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阅读和分析学术论文也能帮助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关注时事热点,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无论是国内的“双碳”目标,还是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都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能帮助深化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持续的学习和复习至关重要。经济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保持记忆鲜活的有效方式。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既能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适应考试节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