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成理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购买的政治学习资源相当丰富,包括考研政治大纲、肖秀荣的一千题、肖秀荣的八套预测卷、四套冲刺卷以及最后的五套冲刺卷。我没有专门去背诵,只是专心地完成了两轮肖秀荣的一千题,做完后对其中的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对于政治这门科目,得分不易过高也不易过低。选择题部分,只要多花时间努力,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至于主观题,关键是要书写工整,内容充实,紧密联系题目所给素材。肖秀荣的《一千题》做两次就足够了。第一次,我会在看完每章精讲后再做选择题;第二次重刷时,我会在精讲精炼中标注错误题目的相关知识点,后期复习时就专注于这些标注的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从课本开始,因为准备得早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把课后题都做了做,大概四月看完课本开始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的时候全书上题十有八九不会,耐着性子把解析从头到尾看懂为止,这一遍特别费时,大概到六月份才把全书高数部分看完。然后马上开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巩固的不错,所以第二遍就轻松很多。九月从最早的真题开始做,一天一套,不熟练的知识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不能留死角。早期的真题大致会做就可以,不用太计较,毕竟时间久了,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最新的几年真题想留到考前训练用,所以突然就闲下来了,但数学又不能停,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不错,就找了一本开始看,有好的内容就做笔记。然后进行冲刺阶段的复习,技巧性比较强,题目也更灵活,但一定要基础过硬再来学,在几遍全书的基础上做也许会更好,否则可能会跟不上节奏。在看完《18讲》之后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足,就做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起来很难,很多题还是会卡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这时候数学的时间就需要减少了,于是开始每天一套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留了最近三年的在考前做),这本书的编排我觉得很好,前面是成套的题,后面是把历年真题按章节知识点编到一块,可以按章节练习,适合查漏补缺。经过前面这么多轮的复习,这时候做真题会很轻松,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做完套题再按章节继续做,做错的题做好记录。到了十二月开始做模拟卷,比较常见的就是张宇《八套卷》、李永乐《6+2》、合工大超越,模拟卷会比往年真题难很多,但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这两年的难度明显在提高,需要做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把之前留的几年真题做了感受感受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以及保持做题的感觉,翻翻笔记、全书看有没有生疏的知识点,再看看错题本,然后就可以放心地上考场了。考研数学还是挺重基础的,只要复习地扎实了就不怕,近几年真题的计算量不小,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因为粗心失分就很可惜了。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备战考研阅读时,当然,之前提到的单词是前提,其次最重要的就是真题。在备考中,我给自己制定计划,刚开始对真题不熟悉,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遍,包括对生词的查阅整理记忆、长难句的整理分析等。从第二遍开始,除了读文章做题还开始分析篇章结构,读文章并背诵里面的长难句。之后仍是反复过很多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或许是明白某个词的用法,或许是明白出题人设计某题或某个段落的思路等。对于真题解析,市面上有很多,我陆续看过张剑的黄皮书,考研真相。总之,真题要反复做,反复研究。但也不是盲目的反复,要一遍有一遍的目标和收获。我一般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左右用来研究真题,晚饭后的一个小时用来做两篇模拟,不论其他的时间怎么变化,这两块时间雷打不动。但是时间的分配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复习习惯,我只想强调真题的重要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个模型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比如HTTP、TCP、IP、ARP和Ethernet等。你需明白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层次间交互。
深入理解网络传输过程至关重要。例如,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这两个过程涉及到TCP连接的建立和断开,理解它们能帮助你了解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可靠传输的。拥塞控制、流量控制也是TCP的重要特性,需深入理解。
再者,IP路由选和子网划分也不能忽视。理解CIDR(无类域间路由)和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子网划分和计算IP地址,这些都是网络设计和管理的基础。
对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和帧结构的理解很关键,错误检测与纠正,如CRC校验,也是常考点。物理层则涉及传输介质、信号类型等内容,虽然相对抽象,但也需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你凭模拟软件如Wireshark来捕获和分析网络包,这样直观地看到网络通信的过程。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也非常重要,这不仅能检验理解程度,也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定期复习和整理知识体系也很关键。将复杂的内容简化成思维导图或者笔记,帮助记忆和理解。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才是通往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