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红宝书是唯一的出题依据,有人可能觉得红宝书编得没什么条理,但这些条理是可以通过自己做不同的记号划分出来的。比如,可以给关键名词画上方框,给需要注意的字眼画上横线,给那些罗列观点的排比句加上序号。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何种符号方式,千万不要把整本书、整段话都画上横线,这样会导致重点不明。3)把红宝书上出现的名言(也就是双引号里面的内容)做上标记,并注意他们所在的知识点范围,这是常考考点。4)充分利用肖秀荣1000题。认真做完后,要从红宝书里找出每道选择题对应的知识点。尤其是做错的题目,不能简单地看背后的参考答案,一定要回归红宝书。另外,把1000题当中出现的易错点、难点补充到红宝书的相应位置上,方便以后查阅对比。5)我的做法是:第一轮,看一章红宝书(PS:是非常仔细地看),同时给书本分出条理和重点,然后再做肖秀荣1000题里的一章单选题。因为不定项选择题比较难,看第一遍书就做容易打击自信。第一轮是起到打基础的作用。第二轮,根据第一轮所划的重点重新浏览红宝书,看一章书做一章不定项选择题。第二轮是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第三轮,拿历年真题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练手(PS:只做选择题)。同样,也必须非常清楚每道题源自红宝书的何处。第三轮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查缺补漏、寻找考试感觉。考研政治拉分主要靠选择题,主观题大家都差不多。而选择题中比的又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实力。所以考研政治主要攻的就是选择题。三轮复习下来,选择题就差不多搞定了。除了以上三轮,还需要另外做三件事:A把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当中的选择题答案抄上去,大约记下答案就行,不必花太多时间。B自己总结下常考且容易混淆的内容,如党的重要会议时间、主要内容等。C总结主观题。把肖秀荣最后四套里面的大题按不同的主题、用自己的语言抄一遍,考前一星期疯狂背这个就行了。我的政治主观题靠的就是考前一星期的总结和记忆,没有花其他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词汇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考研英语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反复学习,特别是牢记关键词汇,是有效的策略。在7月至9月期间,我仔细研读了《恋练有词》,每天一个单元,总共阅读了两遍,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本书的体系深得我心,它提倡在句子中记忆单词,比孤立地背诵更有效。经过两次复习,大多数重要词汇已铭记于心。从10月到考试前夕,我养成了每晚使用百词斩背诵20分钟的习惯,而早晨则会回顾前一天真题中遇到的新词。总之,直到考试前一天,我一直坚持背单词。因此,在考试时遇到的陌生词汇不多,阅读部分节省了不少时间。此外,《长难句解密》对我来说也很实用,我在暑假期间阅读了两遍,大致掌握了真题所需的语法规则。自9月份起做起真题来,感觉不再那么棘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是一种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就需对历史有深厚的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去阅读,去思考。我建议从通史开始,比如《中国通史》或《剑桥中国史》,构建起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框架理解。了解每个朝代的大致时间线,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深入研究专题史。如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这些将帮助你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我特别推荐《中国经济史》和《中国文化史导论》等书籍,它们能你看到历史的多元性。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凭阅读学术期刊,提升理论素养和批判思维。
再者,掌握有效的笔记技巧。我会在阅读过程中做详细的笔记,包括关键词、概念、事件和日期,以及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这样在复习时,笔记就是我的主要参考资料。我也喜欢制作时间线图和思维导图,视觉化的记忆方式对梳理历史线索非常有效。
实践应用也是很重要的。尝试去做一些小型的研究项目,或者参与课堂讨论,模拟论文写作。这种方式能够你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解会更加深刻。
定期自我检测。我习惯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检查自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按结果调整学习计划。这个过程不仅巩固知识,也能训练考试答题的速度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