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华理工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学政治缺乏明确的方向,于是购买了官方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大约用一两天时间研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特别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专心致志地手动整理关键笔记,这个过程确实缓慢,每天需投入约三个小时来学习政治。每看完一章,我会立即完成相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部分大约用了四天,而思修则用了一整天的时间(那天我没有处理其他事务)。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上标记重要内容,因为难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次复习时,我对政治理解得极其缓慢,甚至看完后几乎没有任何记忆,当时简直觉得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在这个阶段,我不需要准备大题,因此没有看练习册中的简答题。到了第二次复习,速度明显加快,对照笔记和书上的标注,练习选择题,每天大约花费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背诵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高选择题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这个科目分为了三个阶段复习。首先是在五月初劳动节后启动考研正式复习,直至七月中期,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包括阅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由于初期自学感到困难,随后我开始专注于复习全书。由于第一次详细研读了课本,我看全书时虽然不觉得太难,但错误较多。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正确率并不高。与老师的多次交流中,他们一直鼓励我说这是初学者普遍的情况,让我渐渐有了信心。我以稳定的速度逐章深入学习全书,每个问题都亲自计算,确保不仅会解,而且能解对。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但实际上延迟了一周。我想强调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略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理想成绩,全书至少需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开始了第二轮,持续到十月中期,同时完成了660题。这些题目侧重于概念理解,易出错且有一定难度,完成并吸收它们对后期冲刺非常有益。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完成了大部分(保留最近两年的作为最后模拟)。然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消化错误。十一月下半月开始做模拟题,起初难度较大,让我受挫,但连续几次后逐渐适应。模拟题完成后,我回到全书和真题,构建知识框架,并进行了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关于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进度调整。最初每天大约用一上午学数学,后期减少到三小时,到了十一月下半月,可能只剩下两小时左右,因为政治复习占用了一些时间。总的来说,课本复习一次,全书三次,真题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之后都需要留出时间来反思和巩固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八月末我便着手准备英语学习,初期专注于词汇积累,完成了恋恋有词的几个单元,还研读了大部分的红宝书。进入九月,我逐渐开展基础阅读训练,听说张剑的阅读材料颇受好评,因此也投入其中。十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每天一套,从1998年的试题做起。到十一月结束时,我才完成所有真题,但仅对了答案,并未深究解析。紧接着,我又反向重做了这些真题,从最近一年往回推,同时预留了两套用于模拟考试。这次我认真研究了解析,查阅生词,记忆重要句子。十二月,我按照题型进行专项复习。此外,我开始为写作做准备,跟随王江涛的考研英语满分作文进行背诵,直至考前一天早晨,我分别背诵了10篇大小作文。因为我的写作能力确实有限,所以我强迫自己多背诵以提高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环境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环境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以及如何协调这种关系的学科。在“环境学工程概论”中,需深入理解环境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课程的重点之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需关注的核心。掌握环境影响评估(EIA)的方法,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控制技术,这些都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基础。环境法规的学习也必不可少,它为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依据。
再者,环境工程的设计与实践也是考试的关键部分。比如,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固废处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都需有实际操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这些内容,理论学习的,多看案例、动手做实验会有很大帮助。
环境经济学的引入是的趋势。理解环境成本和效益分析,掌握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如排污权交易等,能帮助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和解决环境问题。
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个挑战和乐趣。环境科学涉及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要善于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结合教科书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批判性思维;多做案例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定期复习巩固,加深记忆。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保持好的心态,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