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较迟,直到十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回顾整个考研过程,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早点着手准备政治。我花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看完第一本教材,平均每天投入两个多小时。接着,我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不久后又转向了《风中劲草》的学习。在十二月中旬,我完成了第一次通读《风中劲草》,而在考试前,我又重温了一遍,尽力掌握所有关键知识点,尽管仍有些不足。与一些前辈的建议相悖,我认为每个考研人应当给予政治足够的重视,最好从七月份就开始,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学习(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确实需要更多时间去深入理解)。暑假的两个月可以用来完成《序列一》或《红宝书》的第一轮阅读,同时结合做肖1000的选择题并开始记忆《风中劲草》。对于《风中劲草》中的疑难点和选择题的细节,要及时回溯《序列一》查阅。考前一个月,应关注历年真题的大题解答技巧,并开始做模拟题及背诵时事政治。理想的状态是,在考试之前,《序列一》能看两遍,《风中劲草》能背三遍,且肖1000的选择题要全部认真完成。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看的复习全书,可以前期打基础用的,也可以后期巩固的,后期主要用《660题》,是对各个题型的归类总结,复习起来比较方便。但正是因为是分类整理的,所以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知道了是哪类题型,所以会觉得这本书很简单,但是打乱了就不一定会做了,这本书值得刷多遍。当然里边有很多超出考试范围之内的题目,但是好处在于里边的很多难题可以发散你的数学思维,上考场之前可能会更有底气。基础不好的同学不要盲目做难题、做很多题,做五本不同的书不如一本书看五遍。暑假进入强化阶段过第二遍全书,并做分阶习题和大量的题目(可用660或1000题)(两本习题难度都不小,做好被虐的准备吧,不过如果真能吃透这本习题集,你将所向披靡..)
考研英语方面:
不必急于预览作文,否则容易遗忘。十一月着手并不算晚。王江涛的红宝书和朱伟的作文预测值得一读。可对比不同预测,提炼同类话题,打造个性化作文模版,并进行有序归类。尽量避免使用通用模版,因为众口一词,在快速阅卷中往往得分偏低。确保专业课程和政治理论的基础稳固后,适当地动手写作,前期零散的练习只是铺垫,最后每写一篇都要精益求精,字迹清晰,风格整洁。随着时间推移,每一分钟都显得尤为珍贵。整合各方预测,你将发现你的个人模版似乎也能契合作文主题。小作文的准备会让你在考场上心态更佳。张剑的预测卷虽然偏难一些,黄皮装帧,但主要目的是训练你在限定时间内答题,其难度与真题有所不同,务必保持自信,不受模拟成绩的影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变量、总体、样本、概率、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这些都是统计学的基础,必须牢固掌握。对这些概念,不仅要它们的定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数据分析。我建议大家多做实际案例分析,凭实践来加深理论理解。比如,找一些公开的数据集,运用描述性统计(如均值、中位数、方差)进行初步分析,再用推断性统计(如t检验、卡方检验、线性回归等)深入挖掘。学会使用SPSS、R或Python等统计软件,它们能帮助更高效地处理和解读数据。
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是统计学的重点。在假设检验中,要熟练掌握不同分布下的检验方法,如正态分布的Z检验、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Mann-Whitney U检验等。对回归分析,不仅要知道如何构建模型,还要懂得如何解释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包括系数的显著性、残差分析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持续的练习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条件改变会怎样。定期回顾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我推荐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统计教材,如《统计学》(格雷戈里·派克)或者《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洪范),这些书籍深入浅出,既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能提升统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