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渤大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渤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7月份暑假回家后买的肖秀荣全套,当时就自己一章章的看,但效率特别低,所以看了一点就放弃了,9月份回学校后,才正式开始复习,上完一节课做一章题。由于哲学需要理解的东西较多,所以花的时间多一点,还好老师讲的通俗易懂。所以!!!建议第一遍看政治就直接跟着老师讲的走就可以,因为自己看抓不着重点,也效率低!!这是第一遍,第二遍就是边做题边背诵,在做题过程中找自己遗漏的知识点。风中劲草出来后,就马上买回来开始背了(风中劲草要早订,这样到手就早)。也是给自己每天订任务,几天背完一章,一天至少背多少,一定要逼自己完成任务,不要总觉得时间够用!!最后时间是很紧张的!!!我真题是在复习完第一遍,第二遍也开始后才开始做的,其实就是感受一下难度和出题风格。之后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出来后,都买来开始做,就当模拟题做,选择题、主观题都做。八套卷中一道近代史的题就是今年的原题,但我很多同学都没做八套卷的主观题。最后冲刺时,背的阮烨的18道题,主要是给自己增加一些答题的套路,这样你真碰上了不会的主观题你也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往上写。政治选择做好了,分就不会太低。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基础至关重要,我在暑假前仔细研读了一遍教材,侧重于解决示例问题和部分课后习题。进入九月,我开始接触真题,每天交替进行真题演练和错误修正,同时每天也会复习一遍全书,这样的进度大约在十月中旬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全力以赴地做了大量的模拟题,期间再次回顾全书,错题本(上面我主要记录的是解题技巧,例如关于常数C的一些易忽略点)和教材(如果携带不便,可以回到寝室后再详细查阅,特别是线性代数中一些定理的证明,尽管考试可能不涉及,但它们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始终伴随左右。对于每道题目,我会尝试找出其变通之处,将类似的题目整理在同一页面,并归纳出这类问题的解答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我几乎没有专门记忆词汇,同学们常常用那本打乱顺序的单词书,他们一直复习到考试前一天,反反复复,直到书页都磨损不堪。我只是背诵了赠送的黄皮书单词册,仅此一次。我将过去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增大了行距。早期的题目我只做翻译,不解答;后期的则先做题再翻译。我会记录每份真题中遇到的陌生词汇在小笔记本上,理论上应该随时查阅(但似乎我一直抽不出空闲)。有一段时间,我对近五年来的试题都能做到逐句翻译。
至于阅读理解,我购买了张剑的黄皮书,并使用了备受推崇的柯林斯双解字典。我在独立完成翻译后再与这两本书对照,发觉张剑的一些翻译略显勉强。不过,张剑的书设计得很实用,原文和译文分列左右两栏,便于比较。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一边做题一边翻译,对我来说,两本书的差异并不显著,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作文部分肯定需要提前准备,否则临场现想很难写出好文章。我准备了十大篇大小作文,务必倒背如流,这样考试时才会有话可说。记住,一定要熟练到能脱口而出的程度,仅仅背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需扎实掌握。例如,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晶格常数、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是解析晶体结构的基础;对相图的理解,不仅要各个区域的性质,还要学会凭相图分析材料的转变过程。
实验知识不容忽视。虽然这是理论考试,但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了解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解答实际问题时有所依据。材料的失效分析也是重要的一环,如疲劳、蠕变、腐蚀等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再者,公式推导和计算是考试中的重头戏。要熟练掌握材料性能参数的计算,如杨氏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都需凭计算来深入理解。
持续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我建议大家找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进行练习,这不仅能检验理解程度,还能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和题型。做题时,注意时间和效率,尽量模拟真实考试环境。
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怕,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或者查阅相关文献。保持好的心态,自有的努力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