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河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觉得政治开始时间不要太早,9月份开始一点都不迟,可以跟着新大纲复习,前期把马原哲学部分理解好,把十年真题哲学题看一遍,其他题不用看,因为每年的提法都会变,其实时间紧张的话等到十月分再系统复习政治也来得及。政治方面我选用了四本书,真题,大纲解析,考试分析,序列二。最后阶段在网上下了个考试分析瘦身版,资料就这些。客观部分能得到这个分数,我想已经够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又不想多花时间的话,大纲解析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很多人诟病此书重点不突出,其实,那么薄的一本书,重点不突出又能怎么样呢?一天三十页,十天可以看一遍,你看个三四遍,把序列二做一下,选择题基本上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这远比你们去看其他厚厚的辅导书划算多了。我习惯于先把书看一遍,一科一科的看。至于主观题,答案以考试分析为主,背考试分析比二十天二十题之类的要轻松,那个瘦身版加起来也就二十页不到吧,标准答案就出自考试分析,不信的可以自己去核对。我因为时间原因,考试分析看了四五遍,没来得及背,所以主观题得的分还没有达到我的预期(PS:当然我的预期还是有点高~~~)。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不算高也不算低,和政治一样处于一个比较稳当的程度。我的英语听说能力极差,六级不过堪堪飘过,但读写能力还不错,这或许得益于我有时候会浏览一些英文网站或者看一些英文新闻。我认为,考研英语的难不仅仅在词汇和语法上,还有用英文语言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因为有的时候文章和题目你都看懂了,但依然做不对题目。当然,首先词汇是基础。我用的单词书就是俞敏洪主编的乱序绿皮单词书。当然其实用什么单词书差别不大,关键是要坚持背下去,不能偷懒。而且后期主要是从真题里面背诵单词,单词书是前中期使用的。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需多言。我用的就是历年真题超精解。同时拿到张剑的真题黄皮书,作为对照和参考。真题我一开始就上手做了,并且一开始就选了最难的2010年真题上手(结果相当惨烈……)。说这个是想说,这几年的英语都比较简单,但我们备考要做好考最难英语的准备。阅读的话,我一开始错误率蛮高,大概错七八个的样子,后来分析原因,发现我喜欢用固有的逻辑解题,而不是从文中找答案。而考研英语的题目是不能想当然的选答案,必须要从文章里面找出答案(多数是对正确选项的变形)。后期我阅读的错误率就能保持在五个以下(这是第一遍的错误率,第一遍以后真题作为自我检测工具价值就大大降低了)。长难句的话,我认为其实真正要求弄懂长难句的题目是翻译,而阅读对长难句的要求没那么高,只要大致能推测出句子的意思即可,因此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对付考研英语阅读长难句即可。从第二遍开始,真题更重要的是分析,哪些单词不熟悉,哪些短语搭配频繁出现,哪些圈套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跳进去……这些都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做题发现的,反正具体做了几遍我也没有统计,就是翻来覆去的练习。阅读做到最后是一看到第一句话就知道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题目。作文是我的弱项。因此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王的作文大概是从九月底开始看和背诵。我主要就是背了真题的作文,大概有十几年的真题这样子,其他的押题作文也没有背,因为时间实在来不及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通史是一门涵盖从远古到现代的宏大历史脉络的学科,其深度和广度都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我认为对时间线的把握至关重要。你需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时间轴,将各个朝代的更迭、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定位在其相应的位置。你使用图表或者时间线工具来帮助记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记忆力,还能帮助你在答题时快速定位到相关时期。
深入理解每个时期的特色和变迁。比如,秦汉的统一、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唐宋的社会转型、明清的繁荣与危机等。这些关键节点不仅要求你事实,更要理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要注意历史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每个时期的变化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也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再者,重视人物研究。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了解重要人物的思想、行为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能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
史料阅读不能忽视。阅读原始文献或二手文献,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帮助你直接接触历史,增强分析和解读能力。也要关注学术动态,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论文,以便掌握学科前沿。
复习策略也很重要。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提升应试技巧,尤其是在解答论述题时,需有条理、逻辑清晰地展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