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安财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安徽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重返校园后才开始涉猎政治学习的,如果觉得起步偏晚,提早一个月也无妨,但不必过早,因为这门学科需要巧妙的理解。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几乎购买了他的全部作品。在9月至10月期间,我会利用上午的一段时间专心于政治学习,阅读一章精讲精练,然后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样的循环大约持续一个月(1000题使用铅笔答题,以便日后多次复习)。接下来是第二轮,但我改变了顺序,先做1000题,再回顾精讲精练内容。到了10月和11月,进行第二轮学习时,你可能会发现初次学习的内容记忆模糊。不过别灰心,由于知识点繁杂,需要通过不断刷题来加深印象。每次做错的题目务必查阅原文,结合解析理解错误原因,一些错误会反复出现,记得做好标注。10月左右会有政治大纲解析和风中劲草出版,我认为前者是值得购买的,尽管我在第二轮仍然使用精讲精练做笔记,但大纲解析中会列出每年的变动,这些都是重要考点,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所以在做模拟试题时,遇到精讲精练中未提及的部分,需查阅大纲解析。我还购买了风中劲草,但由于时间紧张,未能深入阅读,这本书更像是精讲精练的浓缩版,适合时间紧迫的学生参考。我的政治复习全程仅进行了这两轮。11月起,我不再通读精讲精练,但继续刷1000题,遇到错题依然查阅并标记,1000题我大概重做了4至5次,这对巩固基础知识和提升解题直觉很有帮助。此外,过去十年的选择题真题也要反复研读,以了解考研的实际难度和风格。11月,肖秀荣的8套卷面世,选择题要认真对待,反复练习,主观题则做到熟悉。12月,肖四发布,处理方法相同,但此时要开始背诵大题。我只背诵了肖四的所有大题,逐字逐句地背了5到6遍,考试时只需稍加结合材料即可,我认为这样已经足够应对大题部分。至于形势与政策,除了购买肖秀荣的小册子,还要密切关注他的最新指导,最后阶段我购买了市场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仅用于练习选择题,因为不同老师的侧重点各异,多做些准备总是有益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呈现了不少新花样,难度也有所提升。备考策略主要是海量练习。早在寒假期间,我就通读了一遍本科生的高等数学教材,这样的课本有助于迅速唤醒我对知识点的记忆。等到三月开学,我便着手处理线性代数的本科教材,每学习一章,就会完成对应的课后习题。五月份时,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课本复习,鉴于时间充裕,我尝试了全面复习资料,却发现无法独立解答所有问题。于是,我深入研究了各种概念,掌握了大量解题策略,并整理出厚厚的笔记,每天早晨都会背诵这些数学笔记。临近暑假之际,我完成了第二轮复习,随后进入了强化阶段,专注于各个专题的实践技巧,接触了各类题目(后来的实际刷题证明,这些题目已经覆盖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真是老师的明智之选!)。
在复习高等数学时,我使用的是《高数十八讲》,而线性代数则参考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这两本书我都各自研读了两遍。然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我的手感已经相当不错了。说到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版本和李永乐的红白色版本,李范的书籍历史更悠久,难度也较大,相比之下,李永乐的版本较为简单,但我个人建议选择李范的。两遍全书刷完后,我开始了真题训练,选用的同样是李范编纂的真题集。我还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历年真题,认为这样做非常有益。
考研英语方面:
在暑假来临之前,主要的任务是专注记忆单词,至少要完整地过1到2遍。推荐结合使用单词应用和纸质词典,以防止长时间单一阅读带来的乏味,同时尝试边读边写来加深印象。在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中,每日积累词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暑假阶段,应着手进行英语阅读200篇的练习,逐渐培养解题技巧,并用铅笔来做历年真题。最好将做真题的时间安排在下午两点,扣除作文和翻译部分,尽量在1个半小时内完成,初期可适度放宽要求。暑假结束时,你应该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真题和200篇阅读练习。九月起,开始接触老蒋80篇,探索阅读理解的规律,同时持续做真题,保留两套用于后期的模拟实战。第一轮真题完成后,可以再进行一轮复习。到了十一月,要着手准备作文,打造并熟练掌握你自己的万能模版,务必保持原创,避免直接复制书本上的。至于增加词汇量,可以通过学习真题中的陌生词汇和扩展阅读来实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西方经济学涉及众多的基本理论,如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理论、市场结构等。这些基本理论是构建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基石,理解和掌握它们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后续的高级理论。我会建议你们在学习初期,花大量时间去熟记并理解这些基础知识,不要急于求成,因它们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掌握模型和公式。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经典的模型,比如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这些模型不仅需,更需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推导过程。公式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如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公式,理解其含义和应用条件,能你在解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再者,实践应用不能忽视。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更为关键。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锻炼这种能力,也关注一些经济热点,尝试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加对经济学的兴趣。
阅读英文原著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方式。虽然考试可能是中文,但原版教材往往能提供更深入的理解,提升专业英语水平,这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