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教育评价与治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教育评价与治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评价与治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底开始了政治学习,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首期是从七月下旬到九月底,主要是全面梳理各个科目的基础知识,通常每堂课后会有少量练习题,我倾向于先自行尝试,随后听取教师的解析来加强理解。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同步进行《1000题》的练习,听完一个单元后配合《1000题》来巩固记忆,因为政治知识点繁多且大多数考生初次接触,很可能前一天记住的内容第二天就会遗忘。通过解题,也能更好地识别出关键考点和易设陷阱的部分。首次做《1000题》时不建议直接在书上写答案,以免影响后续的答题。我个人的习惯是,在纸上记录答案,核对后在书上标记错误的题目,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挑选重点。这一阶段,我对政治的学习时间安排相对自由,通常在感到其他科目疲劳时穿插学习,注重理解性记忆,可作为大脑休息的科目。
十月份到十一月中旬是第二阶段,我依旧侧重于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强化,并结合使用《肖秀荣时政》。这段时间的日程更为规律,早上大约花费1到1.5小时重温讲义内容,特别是那些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则留出半到四十分钟,重新做一遍第一遍做错的题目,如果再次出错,需要剖析原因,专注记忆涉及的知识点。经过这两轮,对选择题的掌握应该会有所提升。此阶段还可以融入《肖秀荣时政》,闲暇时翻阅几页,书中的重点内容会用黑体突出,其余部分有助于深入理解。时政书附带的选择题最好做一做,因为这些题目按专题呈现,如同微型文章,可能难以抓住考点,通过解答选择题,能更清晰地辨认出考点所在。肖老师的时政题预测非常准确。
最后一个阶段,即十一月中旬到考试之前,主要精力放在准备大题,同时持续记忆选择题考点。大题部分没什么捷径,就是反复背诵,我主要背了肖四及部分肖八,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多背一些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中等偏上,不算突出也不算差。四级考试我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先后尝试了三次才顺利过关,这主要归咎于我过度的自信心导致我没有充分备考,直接参加了裸考。后来我痛定思痛,决定专心复习,这才成功通过了四级,并且一次性高分通过了六级。分享四六级的经验是因为在准备考研时,我曾担忧四级六级未过可能会影响复试或与导师的沟通,但实际上,虽然不及格并非致命问题,但达标无疑会给个人成绩增添亮点。
我在背单词方面选择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是受到他人推荐的结果。的确,背单词是个枯燥的任务,如果你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选择一本适合自己风格的单词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刚开始接触英语真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挫败,因为那时可能是词汇量不足,文章理解困难,题目也解答错误,这段时光无疑是最艰难的。但一旦度过这个阶段,你将逐渐能够理解文章并正确答题,所以对于英语基础稍弱的人来说,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持续努力就会看到进步。
今年对于英语作文,起初我跟着朱伟的小黄书背诵,但发现并不完全符合我的需求,于是我改为每周写作两篇来锻炼自己,实际考试中感觉表现尚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发展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等。你需深入阅读经典教育学著作,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理解其中的核心观点,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和解决。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知识也是必考的内容。这需你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政策动态,理解和记忆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要了解教育评价与治理的相关政策,如教育督导制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
再者,教育心理学部分,要重点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情绪及个体差异对教育的影响。这部分需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都需有扎实的理解。了解各种研究设计(如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熟悉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教育研究方案。
在复习过程中,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将每个主题的关键概念、理论和案例整理成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提高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方式,凭实践找出自有的弱点,及时调整复习方向。
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是提升教育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不断问自己:这个理论真的正确吗?在现实情境中如何实施?这样的问题会学习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