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政法商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注意1000题是要做三遍的,第一遍做都会错的惨不忍睹,错了没事,切忌欺骗自己看看答案把错的题给改对了。马克思主义和毛中特部分或许会让你略微头疼,这种理论性质的东西充斥着新闻联播的气质,但也务必沉住气,到后面解决史纲和思修就是分分钟的事,在高中阶段谁都学过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类的,学起来还可能会让你增生一些兴趣。下一步要做的事很重要,就是把你做错的题目,从大纲解析里面找答案,用晨光彩色标记笔标注出来。好了这一遍下来,务必请你自己做一个粗略的知识回顾和框架的搭建,每个章节在讲什么内容,拿毛中特部分举个例子,第一章提纲挈领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毛爷爷思想和中特理论体系,也是同上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的衔接,然后从第二章开始,分别是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6),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第五章和第六章插播了总依据和总任务,因为接下来的是第七章改革开放了(1978-不知道啥时候结束),再然后是考研政治的重点,第八章总布局,这章内容及其丰富,包括中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紧接着就是祖国统一、外交国际战略,最后两章是建设中特的相关问题,总结陈词就是党好党棒棒哒领导好领导棒棒哒。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思维导图,带着这个脉络你可以顺利的进入到下一关,这些基础工作是为后期服务的。10月10日-11月5日:第二遍重复上一步的内容,看大纲,做1000题,纠错回大纲标注。注意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写在1000题上了,然后看1000题后面的答案,把错的以及你觉得好的题的解析在题目边上标注下,要知道为什么错,举一反三。11月6日-考研结束:刷完了两编大纲和1000题,这时候会出现一本震撼人心的资料出现—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编排和印刷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的细节之处可以让你真的佩服这本书的作者,跟进大纲,条理清晰,标注分明,重点突出,考研资料中的扛鼎之作。所以,你一定要把这本书当做是你考研政治的制胜法宝,你该怎么做呢?看,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直到考研之前,你也不要放下这本书,看的遍数越积越多,你就会达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层次,就是合上书,你大概可以知道哪个知识点在那一页的哪块位置。我保持的速度大概是1天15页左右,15天一本书,到考研结束加起来看了三遍。马原毛中特部分你可以多看几遍,四遍五遍无上限。对了,这时候我还同时做了一件事,就是第一遍的时候只是把1000题上的每一道题都在风中劲草上标注,若是单选题第一题,就标注“单1”,多选类推,同时用彩色笔标注。此外,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也出来了,买来利用空余时间看两遍。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中有部分章节是比较难的,深究下去都很复杂,但是考研几乎不考这些陈旧的内容了,学习这一块量力而行。九月份开始还是继续做题,这时候做1000题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了,把做错或者不会的题整理在本子上,写出自己错误地方、相关的知识点和感受。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水平属于一般偏上,所以我英语开始的比较早。大概在4月份,我就开始背单词,单词书是一本按照词根排序的书,书里面有历年英语考研的例句,非常利于理解与记忆,我整个考研过程大概看了这本书2遍。在距离考研还有3个月时,我几乎是每天早上刷100个单词,坚持到考研的前一天。我的长难句和语法基本上都是听老师上课讲的,基本没有专门练这两项。由于阅读占分数很大,所以我买了1997到2018年的真题做,前前后侯大概做了3遍,做到最后我到不用看文章和题目我就知道答案了。做真题主要是看出题人的思路,特别是错误选项是怎么出现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遍阅读,然后对答案、看解析和翻译,做到每句话的结构都明白,每个单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如果你做阅读做到炉火纯青,那么你都可以猜到命题人怎么样编出错误选项。对于作文来说,我买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背,背熟了大概大小作文各十篇,做到如果出相似的题目可以马上写出来。我在一开始时候,还练过完型填空,但是由于完型考验个人很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花费时间长,见效慢,所以我前前后后练习的完型不到10篇。最后,我的英语总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我备考的重点之一。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如完全竞争、垄断等)以及生产者决策理论至关重要。对这些内容,我建议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解和应用。理解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则更注重整体经济环境的理解。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都是核心知识点。这部分内容需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并能解释经济现象。我会定期阅读经济新闻,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以此加深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
再者,中国经济思想史部分,需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有深入的认知,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这需大量的阅读和笔记整理,不仅要关键人物和事件,还要能阐述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好的策略。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复杂的经济问题中找到答案。记忆是为了应试,必要的公式、定义、理论必须牢记于心。实践则是将理论应用于案例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术讨论,凭与同学的交流,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激发新的思考。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能忽视,它们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