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德语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外国语学院德语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北京科技大学德语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步骤是这样的:首先仔细阅读风中劲草的知识点讲解,可以用记号笔把重要的知识点勾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后面回顾的时候抓住重点。阅读完相应的章节以后,就开始做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然后对答案、标记错题,错题也是后续巩固的重要内容。这样用了二十几天,我就把风中劲草和1000题完整地过了一遍。第二轮复习因为有了第一轮的积累,我们的政治觉悟提高了不少,很多概念逐渐能够理解,复习的速度也得以提升,此时要重点回顾第一轮中勾画出的重点以及错题。第三轮开始的同时,也要仔细阅读肖秀荣的时政,第三轮的目的就是巩固记忆,把重要的知识点背下来。 三轮结束,也就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期间我使用的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四套卷的选择题计时完成,然后根据错题回顾相应的知识点。大题是重头戏,一定要把20道大题的答案背熟。肖4年年压中原题,今年也不例外。即使有些大题没有直接压中,但对肖4的答案稍加修改也可以作为答案。 对于政治,建议大家平时多关注新闻,多看人民日报,思想跟党走,复习的时候认真去背,就一定没问题!在离考试还有不到一周时间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很崩溃的,政治没背的太多,选择题错误率也很高,但越是压力大越要坚持,直到考前2天,我终于把政治所有知识点串成了10个左右的专题,脑子一下子就清晰起来,做题也轻松很多。
考研英语方面:
谈起英语,心中颇多感慨。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备考,然而结果只是尚可接受。初期,也就是大三上学期,我专注于朱伟的《恋恋有词》,还配套背诵了实体书。不过,视频课程的时间过长,颇为耗时。至今仍未看完,我觉得是否继续观看需要深思熟虑,个人感觉有些徒劳。进入中期,即大三下学期至暑假,我把重心放在了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从1987年开始,反复练习,近十年的题目留到最后。对待真题,我力求精细研读,搜集精彩词汇和句子并加以运用(我用一个小笔记本记录,晨读时也会以此为主)。反思失败原因,可能是过于重视量而忽视了质,未能彻底掌握真题,对某些设题陷阱的剖析不足。到了后期,也就是暑假之后,新题型和作文成为重点。新题型宜采用专题形式,集中精力去突破;至于作文,务必动手实践,尽管我曾因懒散和畏惧心理,只看不写,在考场中体验到了极大的困难。构建个人独特的作文模版也很关键,可以从市面上的作文书中汲取灵感,但要有选择性,避免被各种模板迷惑,将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挑选而非实践中。后期面对作文,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焦急且手忙脚乱,虽然渴望做好,却难以兼顾所有,忘记了核心的运用原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德语翻译基础”,这门科目既要求扎实的语言功底,又需深厚的文化背景理解。我在备考时,把重点放在了阅读大量的德语文献和新闻上,以提升词汇量和理解能力。每天坚持做翻译练习,从简单的句子到复杂的段落,逐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我建议使用权威的德汉双解词典,并尝试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不要忽视德语成语和习语的学习,它们往往能在翻译中增添色彩。还要注意,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意境的传达,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至关重要。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门科目看似广泛,但其实有其内在的逻辑。我建议大家系统性地复习中国历史、文学、哲学等基础知识,关注时事热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写作部分,我主张多读、多写、多改。阅读优秀的作品提升审美和表达,写作则是实践的过程,修改则能帮助发现并改正错误。在写作中,结构清晰、论据充分、语言准确是得分的关键。我也会定期参加模拟考试,凭实战来检查自有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