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成电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复习的十分认真。我所用过的参考书如下:1.红宝书2.肖秀荣 命题人1000题(我做了三遍)3.肖秀荣 命题人讲真题4.风中劲草 核心考点(归纳了,但是排版太挤,颜色太多,看了头晕,没看)5.肖秀荣 冲刺8套卷6.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7.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8.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做了感觉题目质量不高)9.肖秀荣 命题人考点预测 (一小本,用于背诵)10.时政 我买的是 海天的11.20天20题 启航的(最后10天一天四题的看加背,过了两遍)复习方法:1.基础篇: 第一遍。在九月份红宝书出来后我就用了20天把书看完,我分配了每天要看的章节(每天17面,大概是两章),每天上午到阅览室,看完一章书,就做一章的习题(注意!做在草稿纸上,因为一本习题要过几遍)。对答案在错题前标记一个三角形,在答案里也标记出来,并用记号笔划出答案里正确的语句,在红宝书找到原句也划记号。 休息几天后,开始第二遍。这一遍做题,错了再回去找到红宝书看。错的继续标记。 第三遍。没有看红宝书了,在同样的时间内每天可以做更多的题。标记错题。三遍之后,你的红宝书基本可以放在一边了,你的习题集和答案上都已经重点清晰了。我是喜欢将答案和习题撕开的,所以我的书,额……没封皮,放在图书馆都没人看得出我是考研的。2.巩固篇: 我的《命题人讲真题》是暑假无聊买的,暑假根本看不进去,于是在11月中旬我每天做两年的真题,并开始看分析题,只是思考下就看答案。3.抓题篇: 真题做完,基本各类预测题都出来了。我依次做了上面说的几本: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肖秀荣 冲刺8套卷、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我是几乎每天上午都只复习政治,所以每天不只做一套。这些题我都过了两遍,只有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题的分析题我是动笔认真写并且对答案了的。 同时我又开始翻看1000题,只看错题。4.背诵篇: 时政的书出来后,四天看完的。然后就开始看肖秀荣那本考点预测,边看边记。基本都完成后可自由选择。为了弥补自己不足,让易错的知识牢记于心,我会分配时间看1000题的答案,不看题,只看答案,看那些自己出错了的题的答案解释和当时我在答案旁边做的笔记。把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一弄明白。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没有做任何模拟题和押题卷之类的,直接做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单词背着背着,慢慢你会对单词类型有一个大体框架的。英语阅读真的很重要,因为分值高,96年开始吧,一直做到去年,这样算起来,真题还是少,所以要珍惜,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隔几天天做一套或者一天2篇之类的,具体自己视情况而定,最开始可以不用掐时间吧,因为也是刚开始,肯定对于考研英语的答题手感啊之类的,都不会太好,反正我记得我刚开始做第一篇的时候,只对了一个==,阅读做完了一定要批改,无论对错,最好是加上自己的笔记吧,总结一下出题的套路,同时记得标记出文中不认识的单词,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都要看看解答,培养一下解题思路,刚开始都不顺,慢慢会越做越顺手的。如果阅读练好了,新题型翻译这些的,都不用担心,做真题练手即可,所以说阅读才是重中之重,请一定好好复习。作文因为没有时间再去复习,考试的时候明显感到了手生,这样很不好,大家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作文也需要好好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固体物理的学习,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原子结构,晶格振动,能带理论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固体物理的基础,也是后续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晶体的周期性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布里渊区,能带结构,这些概念需清晰把握。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波函数,薛定谔方程,泡利不相容原理等,要有扎实的理解,因它们构成了固体物理的理论基石。
掌握计算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能带计算,载流子迁移率计算,电导,热导率等相关公式,都需熟练应用。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锻炼自有的计算能力,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再者,固体物理的应用部分也不能忽视。比如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超导现象,磁性材料的行为等,都是固体物理的重要应用领域。这部分内容不仅需理解,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案例分析。
实验理解和实验技能也是考察的一部分。虽然固体物理的实验相对较少,但是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提升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
我强调的是持续的学习和思考。固体物理是一门深度和广度并存的学科,只有不断探索,真正领悟其奥妙。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