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场考试是政治,它对后续科目的心态产生直接影响。备考期间,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资料,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知识点图表解析”、“时政”以及“四套模拟卷”。我先阅读“精讲精练”,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部分的顺序,我选择了先从近代史和思修入手,因为它们相对简单,能快速浏览,不像马原那么费神。接着是毛概,最后才挑战难度较大的马原,这部分我选择了听老师的讲解。首先全面阅读书籍并标注重要点,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做相应的“1000题”来检验理解。第二轮复习时,我会结合“知识点图表解析”进行,将要点标注于书中或空白处,这样大大减少了需要回顾的篇幅。“精讲精练”在第二次通读后便较少使用,转而频繁查阅精简的知识表解。接下来,我做了历年的选择题,以了解其出题模式。最后阶段,我专注于背诵“四套卷”的主观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研读了全书七次之多,660题完成了双轮,全真模拟400题也做了两次,真题同样重复了两次,还攻克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题目一次。在最后的二十天里,我专注于基础知识的回顾。然而,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所以大家必须认真对待模拟试题,不能期望像过去那样,认为16年难了,17年就会简单。要知道,在考研中,数学表现优异通常意味着总分也不会差。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做题,找出自己的弱点并总结经验,然后再继续刷题。实际上,当全书看到第三或第四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不过,提升解题速度和精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务必多动手实践,遇到困难时与同学探讨,绝对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我没有看课本,而是首先快速浏览了张宇的18讲以了解基本知识点,没有立即做题。接着,我使用了李开元的那本粉色封面的教材(这本教材真的非常实用,至少对我来说非常适合)。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前,主要是背单词,要完整地背上1~2遍。建议单词软件和单词书一起使用,一直看书可能也会比较枯燥,边记边写。背单词是考研期间的常态,每天都要坚持。暑假开始,就要开始做英语阅读200篇,逐步找到做题的感觉,然后用铅笔做英语的真题。做真题时做好放在下午2点开始,除去作文和翻译,时间控制在1.5H之内,刚开始可以适当放松一点。暑假结束,英语的真题和200篇阅读也做得差不多了。9月份,开始做老蒋80篇,找找做英语阅读的规律,然后做英语的真题,留两套最后实战模拟。真题一遍做完之后,可以开始做第二遍。11月份,开始准备作文,整理并背熟自己的万能模板,注意是自己的,不要照搬书上的。关于拓展词汇量,可以通过记忆真题生词和拓展阅读来辅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它是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我特别重视对链表、树、图以及排序算法的理解与应用。理解每种数据结构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适用场景,是非常关键的。凭刷题来熟悉各种算法,例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二分查找等,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内部的工作机制。CPU的架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I/O设备等知识点需扎实掌握。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但凭模拟和实践,如设计简单的CPU模型,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我明白了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的重要性。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章节,都是凭实际案例来深入学习的。我常常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小系统,比如简单的磁盘调度算法,以加深理解。
计算机网络则是连接世界的关键。TCP/IP五层模型、路由选、拥塞控制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我建议凭构建网络模型,模拟数据传输过程,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阅读教材,还广泛参考网上优秀的课程和教程,参与编程竞赛和项目实践,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定期自我测试,及时查漏补缺,也是保持高效学习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