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法学院法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政治科目的学习上并未花费太多精力,但成绩还算理想。我从九月新学期开始正式复习,结合精讲精练材料来完成1000题,每读完一章就做相应习题。此时不必急于背诵,因为短期记忆很快就会消退,只需大致了解知识点。我通常以每1-2天攻克一章的速度前进,有些简单章节快速浏览即可,而对于一些重要部分,则需深入记忆。肖老先生会指出哪些章节是关键,我会根据他的指导进行学习。1000题完成后,我转向阅读《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梳理得非常清晰,后期我主要依赖这本书。八套题出版后,我做了选择题,并浏览了主观题部分。可以说,1000题专攻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为了解决主观题。考试前夕,我专心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因为它们能确保你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有话可说。因此,我对肖老先生的这套方法深信不疑。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英语考试中占据主导地位,谁能征服阅读,谁就能主宰整个考试。这里我要着重强调英语真题的无价之宝,从备考初期直至结束,我从未碰过任何模拟试题,因为真题就是最顶级的模拟练习!(请脑补我再说三遍)首先,购入最新年的真题集(比如2013年至2015年),完成后再追溯到前几年(2005年至2012年),接着继续购买更早些年的(1997年至2004年)。我亲历了1997年至2015年的所有真题,总共做了大约三次。第一次全力以赴地做题,随后则是归纳教训,找出错误,审视理解过程中的误区,并牢记真题中的词汇。张剑出版的那套黄皮书相当出色,我全程依赖它,不过选择哪一套还得视个人情况而定。最新的真题尤为珍贵,别留到最后当作预测卷,关键的东西宜早不宜迟。即使年代较为久远的真题,尽管题型和分数可能有所变动,它们仍承载着出题老师的智慧,同样值得我们深入钻研。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法学,顾名思义,是对法学基本原理、概念、制度的深入研究。我在备考时,首先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解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石。我深入研读了法理学、宪法学等基础课程,理解法律的本质、功能和社会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法律的历史发展和各国法制比较也是重要的考察点,这需广泛阅读和深度思考。学习理论法学,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运用,不只是记忆。要善于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形成自有的法律思维方式。
至于应用法学,它更注重于法律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我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每一种法律都有其独特的规则系统和适用场景,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我习惯于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定期参加学校的模拟法庭活动,实战演练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并非孤立的,它们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理论法学提供了法律的宏观视角和基本原则,应用法学则将其具体化,使法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我在学习中始终试图寻找两者的连接点,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将实践经验提升至理论高度。
我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除了教材,还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关注最新的司法解释和立法动态,这样既能拓宽视野,也能增强对法律动态的理解。保持对法律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这是学习法学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