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统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统计系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厦门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因为我政治开始得太晚,大约9月中下旬,每天又看得很少,所以我只看完了一遍,而且压根没什么印象。这使得我后期一直在担心政治,最后一个月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背政治上,结果专业课又疏忽了,以前背的很牢的知识由于最后一个月复习太少又给忘了一些,所以在看到很多基础性的靠记忆的知识时(选择题,名词解释,大题)我都卡壳了,不能顺畅地想起,既耽误了时间答案又不怎么准确了。考完后我真的很后悔当初没有早点开始看政治,考试前几个月没有多花时间在政治上,不然也不会导致后面时间分配不均,影响我专业课背诵类东西的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我有种预感,复习的时间或许会不足,所以我建议最好在暑假来临前就开始认真筹备。我说的是一丝不苟的准备。至于策略,我个人的方法还算有效,但关键是你们必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毫无疑问需要大量的练习,即所谓的“题海战术”。后期阶段,记得计时做一些完整的试卷来模拟考试环境。对于400题,它的难度较高,主要是理解解题思路就好,因为计算步骤往往繁复且答案通常不是整数。记住这些思路也是有益的,会对你的学习大有裨益。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使用何凯文的1575词汇书,我还通过手机上的扇贝单词应用来学习词汇。(自三月启动每日学习以来,我已经连续签到352天,这个应用程序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还加入了一个学习小组,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英语学习伙伴)实际上,软件本身并不能直接提升你的词汇量,但它确实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时刻提醒我要保持学习,日复一日地进步。我特别喜欢扇贝的口号:“扇贝见证你的蜕变。”那段时间,为准备六月份的六级考试,我设定了每日目标:学习200个单词,听懂40个句子,阅读5篇新闻。只要有空闲,我就掏出手机学习英语,用餐时浏览新闻,散步时聆听听力训练。晚上十点左右结束自习后,我会抓紧时间在十二点之前完成所有任务并打卡。那些日子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微观经济学作为核心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其理论体系严谨,概念丰富,理解起来可能需一些时间和耐心。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决策等。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了对经济世界的理解框架。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重要指标的计算和影响至关重要。掌握AD-AS模型、IS-LM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等基本模型是必要的。这些模型不仅能帮助你理解宏观经济现象,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建议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和应用。
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以及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的特点。特别是博弈论部分,虽然相对复杂,但也是考研的热点。理解并能运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进行问题解决,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通读教材,建立整体框架,再深入每个章节的细节。配套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你检验理解程度,并熟悉考试的题型。我通常会在每章结束后做一些课后练习题,再查阅答案,理解错误的地方。参与讨论或者找到学习小组,一起探讨难题,也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对经济学这样的理论性学科,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尽量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这有助于加深理解,也能使学习过程更有趣味。定期复习,防止遗忘,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