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无非就是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复习时,我主要依赖考试大纲(就是那个红色封面的)、肖秀荣的1000题、风中劲草资料、历年真题集以及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模拟题。其中,我侧重于风中劲草、真题和肖秀荣的四套卷。由于我是文科背景,所以在政治上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大纲发布后我才着手准备,初期阶段主要是做1000题和研读大纲,做得比较马虎。1000题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大纲内容,很多题目直接从大纲摘录并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技巧性不强,用来练手倒是挺合适。
实际上,到了后期,每个考生的政治知识点记忆大同小异,因为关键的时事热点就那么些,无论试题如何变换,都无法脱离这些重点。不得不提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预测能力惊人,年年都能命中不少考点!尽管我一直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但实际考试后,我觉得适当信赖一些押题也是有益的,哈哈。毕竟,到最后,主观题大家都相差不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部分,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可能答错。因此,教材仍然是需要认真阅读的。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单词,我是一开始完整的把绿皮书背了两遍,之后就开始换着花样细水长流的背,直到考试。首先,对于已经知道的单词赶快划去,剩下的一遍遍的过,我是摘出来写在纸上;其次,背法上不一定从1list到50list这么死板,灵活调整;然后在记忆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什么联想啊,谐音啊,记忆宫殿啊;最后,当天背过的一定要复习,巩固下来。我生背的,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于长难句,这是我遗憾的地方,由于没有抓住暑期前的关键时期进行系统训练,最后做起真题来总是有几句不太明白。对于阅读,这是重中之重的地方,基本上把阅读练好了,其他题型都会或多或少的受益。对于阅读要采用精读法,一篇文章都要做4、5遍。第一遍在本子上做题,之后对答案,但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二遍查出文章的不懂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再在本子上做一遍,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三遍逐句翻译,对照答案解析修正,再做题,统计错误题目,这是最耗费时间的地方;第四遍,找出出错最多的几题,一篇文章大概1、2个,然后自己想出文章的题目,找出段意,划分部分;我还画了这几遍错误题数的折线统计图,从第一遍到第二遍大概会下降50%,从第二遍到第三遍大概下降30%-40%吧。对于作文,我是暑假开始背的,之后又忘了,再背,素材可以是真题范文,王江涛的十大必背范文,或者在前面阅读中积累的好句子、好段落都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信息管理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信息的产生、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等全过程,理解其理论框架至关重要。我建议先从宏观角度把握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信息的性质、价值和生命周期,深入到具体的信息系统设计、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凭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将知识结构化,形成自有的理解和记忆体系。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最新的信息管理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信息组织与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信息的分类、编码、标引、检索策略等内容,需掌握一定的信息描述语言和检索技术。我认为,学习这门课的关键在于动手操作。比如,你尝试使用不同的信息检索系统,理解它们的检索机制,分析检索结果的质量,并从中提炼出优化检索策略的方法。对元数据的理解和应用也是重要的一环,理解各类标准(如DC、MARC等)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将有助于你深入理解信息组织的逻辑。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凭解题来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两门科目都需较强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凭阅读案例研究,分析信息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或者参与小组讨论,提升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