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约在10月份启动了政治复习,如果自认为底子薄弱的理科生,可以从9月份着手。过早开始并不划算,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短期记忆掌握。10月间,我以任汝芬的序列一作为教材,尽管许多人推崇红宝书的大纲,因为它包含最全面且最具权威性的知识,但我个人难以接受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所以我选择了序列一,我认为它是大纲的精华版,涵盖了关键知识点,虽然不全面,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对于不愿花费过多精力的人,我推荐序列一;而想要取得高分的同学,还是应该踏实地研读红宝书。
肖秀荣的1000题是绝对的经典,一定要做!我自己大约完成了三遍,初次可能进度较慢,但标记错误能帮助你在下次集中攻克弱点,这通常在11月进行。同时,可以阅读《风中劲草》,这本书就像是序列一的浓缩版,对后期巩固知识非常有用,同样是不容错过的一本经典。到了12月,你会感到时间紧迫,四门科目同时待处理,政治的学习时间需要增加。此时,除了重温1000题加深理解,还需要借助神器来准备主观题,那就是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这是必备的选择。虽然有些人质疑其预测准确性,但对我来说,背诵这4套题足以应对大题。即使不完全押中原题,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在考试中都会派上用场。由于我在高中阶段学习文科,所以政治投入的时间最少,但成绩尚可。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复习,我复习全书看了好多遍,暑假的时候也刷了张宇的36讲,做了相应的笔记。数学这个东西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没有一定的题量是不行的,教材只告诉了知识点,题型什么的很灵活,所以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来练手。就拿我来说吧,复习全书的练习册我是做完了的,书上的例题也是做了很多遍,汤家风的1800题的基础部分我也做了好几遍,这本书倒是挺好的,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做题来强化记忆,例题之间联系很大,答案也很详细。暑假的时候我又买了本张宇1000题,我想说的是有点难,暑假的时候张宇1000题应该做了2遍左右,做完这个基本上就到9月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了,最好买那种试卷版的真题,按照标准时间自己模拟一下,真题里面很多题目还是很基础的,有时候都感觉这题目自己能考满分,真题做了之后注意总结,你会发现常考的有哪些题目,有哪些常考知识点,还是有挺多借鉴意义的,做完几遍之后就可以准备做一点模拟题了,比如汤加风的8套卷,张宇的4,8套卷就有点难了,有点打击人,还做了合工大的八套卷,有人说曾经押到过题,可以试试。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刚开始我主要看教材,但是进展很慢,看了一眼真题很绝望。后来我开始看复习全书,我用的是北大出的那本粉色的,东西很多,讲的挺细。高数和概率论用这本全书,线代还补充了李永乐的。建议期末考试之前最好要开始全书,暑假继续看。给大家一个时间标识,希望大家在强化阶段开始之前,复习全书的第一遍要看完,这样强化才会有收获,要不然基础不扎实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提一下,数学要注意三件事:定义的理解,扩展的思维,扎实的计算,这三样都不能缺少,缺少一样就不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解题。幸运的是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除了上述的参考书,我有自己专门的错题本,包含相似的知识点,容易错误的地方,平日里对一些相关知识的感悟等等。建议有时间的人这么去做,对于最终得高分很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涵盖广泛,包括了地球的自然系统、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你需了解并能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如何影响气候分布,理解地形形成的基本过程,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这些都是考试的基础题型,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比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者地表形态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你具备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凭阅读相关文献,做案例分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实验和实地考察部分也不能忽视。自然地理学强调实践性,很多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或实地考察来加深理解。有机会,参与一些野外实习,这对理解地理现象有极大的帮助。实验报告的写作也能训练数据处理和表达能力。
对复习策略,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先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知识点,凭做笔记和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凭做模拟题和案例分析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这帮助你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