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八月末政治考试大纲发布起,正式的复习工作就启动了。在政治科目中取得高分,主要取决于选择题的表现。必备的学习材料包括《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肖秀荣的一系列书籍(《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8套卷》和《4套卷》),以及风中劲草系列,还有就是其他知名教师的最后冲刺卷。首先,在9月至10月期间,专注于刷选择题。结合使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与《1000题》,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选择题,至少做两遍,并且注意收集错题。一个小提示,可以在做《1000题》前复制1-2份,以便后续反复练习。其次,11月份再次刷《1000题》,并尝试《讲真题》中的选择题,以了解历年试题的风格。同时,借助“红宝书”和风中劲草来填补知识空白。最后,进入12月直至考试前,集中精力研读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对于主观题部分,你需要几乎能背诵8套卷和4套卷的所有大题答案,因为这样不仅可能遇到原题,而且即使题目不同,也能依据记忆内容大致构造出答案。一旦选择题和大题都掌握好,考研政治的成功就在眼前。祝愿各位旗开得胜!
考研数学方面:
我最初学习数学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但由于时间紧迫,我在看完微积分的部分后便立即转向了全面复习。不必过于深入地研究教材,因为在复习全书中有很多实践题目等待解决……我用了十天时间匆匆完成了微积分的学习,接着便一头扎进了李永乐和李正元合著的《复习全书》。我购买的是李永乐版的大红皮版本,但实际上它并不实用,所以我并不推荐。只是当时购错书籍后,因更换不便而作罢。对于全书中的线性代数部分,我没有使用,而是选择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它的实用性极强,我强烈推荐给各位。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但我并未投入过多的精力。要记住的是,英语学习不能间断,即使在专业课程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需保持一定的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每日精读并标记生词,解析复杂句子,理解错误原因,这一过程大致耗时一个小时。其次,作文不可忽视。许多人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作文能取得明显进步。我较为散漫,未曾背过任何作文,只是在复习后期每周尝试自己写作一篇。但我仍然建议扎实地准备作文,多积累词汇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范文,这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此外,书写清晰度也很关键,由于时间允许,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到答题卡上,这对我非常有益。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认为每个部分每周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尤其是今年,新题型简单得难以置信。到了十一月中旬,可以开始做模拟试题。说到记单词,刚开始我试过使用大本、小本的单词书,还自行收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约两千个核心词汇后,每天都复习一百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你需掌握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核心概念,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的科学,每一种决策背后都反映了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
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企业等如何做出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等。两者相互补充,构建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对这两个部分的理解不能孤立,要能够融会贯通。
再者,掌握模型和公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IS-LM模型、AD-AS模型等,这些都是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理解模型背后的假设和推导过程,帮你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模型。
案例分析是提升经济学理解的好方法。凭分析真实的经济事件,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增强分析能力。比如,你研究关税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或者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对学习方法,我推荐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每天花一点时间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做些小测验或练习题,这帮助巩固记忆。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不同视角的碰撞能激发新的思考。
经济学原理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尝试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