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技术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同济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九月中下旬才开始,从红宝书入手,同时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红宝书大家公认的混乱无章法,可以报个班帮助整理知识框架,另个人感觉1000题中题目略多,做到最后快恶心了,不过我还是一题不落的都写了,大家可以买本题目稍微少点的。然后就是风中劲草三本书。肖四的确很给力,一定要认真做,尽量在考前几天,不要太早,任四出题点略偏,个人感觉价值不大,做了一套就没管了。如果哲学部分理解有难度的话,可以看一下任的序列一,解释非常详细,课后的真题可以让人明白重点之处。在看书时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如每天看多少页,几天看完,几天的通融期(一般不能准时完成,会有小事的耽误,但你可以定一个两天的通融期),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主动的把握时间,我约定每天20页,后来发现不易完成,改为15页,这样耗时1个月完成,我一般在每天早上花2个小时左右,因为看书易跑神,多是边读边理解,这个可以依个人习惯而定;我是暑假结束后才开始复习的政治。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简精炼(如果感觉精讲精练太多看政治就头疼,可以选择风中劲草的政治核心考点(一般大纲出来后才会出版))。一开始也没必要做大题,最后一个月要花不少时间被背一些老师出的模拟卷大题,基本都是背的肖的四套卷的大题,这也是押宝。大题,背诵时不要只是和复读机一样念,那样得到的只是瞬时记忆,很容易忘。记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串联出所有关键词,理解答案的推导过程和原理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背答案。要灵活运用你背下来的东西,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阶段被视为根基阶段,它的核心任务是为后续的学习建立牢固的基石,而我事后证实这一策略是有效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极高,对我的后续复习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我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主线,研读了三本权威教材。针对每本书,我都制作了详细的笔记,并悉心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所有练习题。记笔记旨在深化对关键概念、定理和公式认知及整理知识框架。解题则能检测我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并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同时,我深入研读了《数学大纲解析》,从中明晰了考研数学的考核范围、各部分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以及不同考点的命题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还不错,我是按着自己的做题模式去做,方法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英语阅读是重头戏,得阅读者得天下。词汇要拓展,语法要学习,如果分析不了句子,理解更从何而谈。英语作文要提前练习,不要都寄希望于冲刺阶段,到时候会很紧张。之前轻松地多做一些,冲刺阶段的压力就小一些。英语模板很重要,是作文的骨架。要多看范文,从中吸收较好的又较适合自己的结构和句子,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模板。句式要多变幻,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字数里充分卖弄你的写作技巧,尽量避开频繁使用的句子,给阅卷老师制造新颖的假象,对你的分数有好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这四部分内容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构建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框架。在复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及其操作算法(如排序、查找)是核心。我建议凭编写代码来加深理解,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复杂度分析,这对优化算法至关重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需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包括CPU、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巩固记忆。特别是理解指令集体系结构和运算器设计,对理解计算机运行机制有很大帮助。
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在于理解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运作。要熟悉进程调度算法,理解虚拟内存和磁盘I/O管理。实际操作系统的使用经验会对此有极大帮助,比如Linux操作系统的实践操作。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主要关注TCP/IP五层模型以及各层的主要协议。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熟练掌握TCP和UDP的区别,HTTP、FTP等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深度学习”比“广度刷题”更重要。每个主题都要深入理解,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不是仅仅答案。定期回顾和总结,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巩固记忆。多参与讨论,与他人交流,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