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政法律学院法律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高中时期,我选择了文科,对于政治复习,关键是要通读教材全书并完成1000道选择题练习,避免钻研真题。因为在考研政治中,已经出现过的大题通常不会重复出现,所以真题中的大题答案并不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再者,记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需要熟记全书上的所有知识点,并区别哪些是选择题的重点,哪些是可能出现于大题的部分,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考前冲刺阶段尤为重要,如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任鲁芬的八套卷这类预测资料往往在大题预测上非常精准,务必精确记住这些题目。此外,掌握良好的答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政治大题具有主观性,书写整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将极大地影响得分。因此,应力求做到答题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尽可能涵盖所有相关要点。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是至关重要的,缺乏词汇量会让任何技巧都显得无力。起初,我只是单纯记忆单词,第二次复习时,我会结合例句,特别是那些常见词的不同含义。第三次,我会查看例句中的注释,专注于记忆单词,至少要完整过三次单词书。我从头至尾背诵,然后反过来再从末页开始,如此往复。接下来是做题,我以张剑的150篇基础篇作为起点,逐渐适应阅读理解的过程,不过并不推荐过多练习。随后,我购买了早期年的真题来实践,尝试了几年后,便直接进入近十年的真题阶段。如果时间允许,我建议先做一遍1997年至2004年的真题,查阅不认识的词汇,解析复杂的句子,之后再处理最近的真题。我自己做真题时遵循五个步骤:首先独自完成,对照答案找出错误,但这通常很困难;其次,理解全文,包括词汇和复杂句子,分析文章架构;再次,回溯原文,精确找到答案所在;接着,参考黄皮书的解析,总结每个错误选项的由来;最后,翻译原文,但由于时间紧张,这个步骤我没有持续太久。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强烈推荐认真完成第五步。在考试之前,可以做一些模拟题。至于作文,由于北京统一阅卷,我准备了两句标准开头,其他部分则根据实际情况现场构思。当然,这是基于平时的积累。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会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短语,整理成册,在考前背诵。对于完型填空,我在考试中留到最后做,即使需要猜测也要填写在答题卡上,有时运气好也能猜中几个。我记得在距离交卷只有10分钟时我才开始做,最后5个选择题完全是靠猜测填写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律史的学习,它不仅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理解法律精神和原则的重要途径。我将法律史分为中国法律史和外国法律史两部分。对中国法律史,重视理解各个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如秦汉的法治思想,明清的律例体系等。外国法律史则需关注罗马法、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发展演变。阅读原版文献或权威教材,深入理解其法律理念和制度创新。做笔记和整理时间线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记忆和理解。
法学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包括民法、刑法、宪法等多个领域。我建议先构建一个基础的法学知识框架,再逐一填充细节。比如在民法中,把握物权、债权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刑法则要理解犯罪构成、刑罚种类等核心理论;宪法需理解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公民权利义务。每学完一部分,我会凭做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点再进行强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案例分析非常有助于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凭分析真实的案例,我能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也锻炼了法律思维能力。多参与讨论,无论是线上论坛还是线下小组,都能提升我对法律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辩论技巧。
持续的复习和定期的模拟测试是保持状态的关键。我不建议长时间连续学习,是采取“分散学习”模式,每天分配一定的时间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并预习新的知识点。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既可检查学习效果,又可适应考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