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电气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选择题来说,质量远胜于数量,精读一本书就足够了,关键是彻底理解,如果可能的话,多次复习会更有效。初次阅读时速度慢是正常的,我也会感到焦虑,但我提醒自己,理解才是关键,一次深入的理解比匆匆忙忙地看许多遍更有价值。至于做题,我认为最好是将时间投入到深入理解红宝书上,逐字逐句地去思考其含义。日程允许的情况下,再考虑做题。每一套模拟试题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错误的部分,需要仔细剖析。我曾经的误区就是不愿意深究错误,结果反复出错。例如,后期的肖四、任四、最后五套卷和风中劲草的模拟题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进入最后一个月,可以选择一本重点题目集来背诵,通常是肖四,并结合你自己的参考资料。如果前期对书籍理解深刻,背诵就会变得迅速。另外,尝试自己解答模拟题中的大题,特别是哲学部分,其实哲学的观点并不多,你可以边学习边整理,同时观察模拟题如何应用这些观点,自我总结非常重要。对于主观题,我强烈推荐肖老师的资料。我的策略是只熟记四套卷,尽管八套卷没有完全记住,但答题的主要思路已经烂熟于心。我从11月开始准备主观题,从历年真题出发,归纳问题和回答的角度,仅完成了八套卷和四套卷的训练。无论跟哪个老师的课程,主观题都需要背诵,因为在考场中,一些标准表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事先积累一些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是一门颇具挑战性的学科,尤其是对于那些文科背景却要备考数学的人来说。我从去年12月份开始着手准备,计划在上半年内看完教材并通读一遍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下半年的重点则是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来演练真题。在上半年,你的任务是专注于教材,不需要做完所有的课后练习题,但确保你能掌握各种类型的题目。如果遇到遗忘的定理或公式,记得及时回溯课本。这是你在上半年需要完成的目标。进入下半年,你需要集中精力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来每天做一套真题。初期可能会遭遇不少困难,关键是要迅速找出问题所在,若无法自我解决,寻求老师的帮助是个好方法。随着时间推移,你会逐渐进步。如果你已经完成了2005年至2019年的真题两到三遍,那么可以考虑尝试1992年至2004年的题目,但这仅适用于有额外精力的同学。若是时间有限,建议还是专注于2005年至2021年的真题,并牢记课本中的定理和公式。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记忆是关键其实除了背了2500个单词,我英语几乎是裸考上阵的,不过我英语底子还好。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是5500左右,我想像大家介绍我的方法,坚持两个月,单词绝对没问题。前提要求就是坚持。第一步:拿到单词书,把里面认识的单词全用红笔划掉(别心疼书,留着难道还要准备再考一年啊),一般情况下,这样大概能划掉2000--3000左右,而剩下的单词就是我们需要重点记忆的部分了。第二步:准备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片,每天抄写100个生单词在这样的硬纸片上(只抄写单词,不抄写汉语意思),大概每天抄写4张,每张25单词。然后每天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记忆这些单词(会有点痛苦)。第三步:按照第二步坚持一个月左右,会抄写出120张卡片,大概3000的单词。也就是将这3000单词记忆了一遍。但这只是第一遍,因为此时你会发现第一张卡片上的单词你又几乎全忘记了,没关系,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将卡片上的单词记忆第二遍。此时把单词书扔一边儿,拿着卡片记单词,不记得的再回到单词书中查。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大概需要15天左右,然后是第三遍10天左右,然后是第四遍。两个月的时间绝对能让你记住绝大部分的单词,让你在做阅读的时候畅通无阻。这个方法我用过之后觉得很不错,我就是这样记住了几乎需要记住的单词,记完单词之后练习阅读,你会发现几乎很难再遇到不认识的了,阅读障碍去了,英语也就容易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是电气工程的基础课程,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构建电路理论体系的第一步。我会建议大家在初期学习时,一定要扎实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切勿急于求成。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电路定理是非常关键的,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这些定理不仅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工具,也是考察你理论深度的重要方式。我建议凭大量的习题来熟练应用这些定理,因实践是检验理解的最好标准。
再者,动态电路分析是电路课程中的难点,包括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暂态分析,谐振现象的理解及计算等。这部分需理解复数的概念,并熟练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或傅立叶变换进行分析。对这个部分,我推荐先从实际物理意义出发理解,再结合数学工具去解决具体问题。
别忘了实验操作。电路实验你直观地看到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理解。尽量多动手做实验,这会帮助你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平衡。
在复习过程中,我习惯将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便于记忆和检索。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研友一起讨论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能激发思考,又能互相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