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理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北京林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分数虽不高,但在北京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还算过得去。就算你的复习无懈可击,顶多也就比我高出几点。如果把这些时间投入到数学和专业课程上,你的提升将远超这些分数。我在九月的后半段启动复习(其实十月开始也完全来得及)。内容确实不少,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减轻一些压力,保持适度的学习强度。我会看《政治大纲解析》,对于那本俗称“红宝书”的资料,我的方法是:第一次快速通读,不做笔记;第二次对照历年试题标记关键点;第三次则是反复记忆那些标记的部分。我选择了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不过今年他的预测题命中率不高,所以押题不能过于依赖。
专业课程方面,我整理了一份升级版的笔记,并且尝试边背诵边默写,同时回溯课本知识。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我可以大致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让自己心中有数。
至于政治,现在可以开始做1000题了,遇到错题要多加温习,确保真正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在二战期间,我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体会如下:首先,我过度沉迷于刷题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当初面对模拟题和真题,我只是匆匆完成并简单核对答案,偶尔错题也只是草率扫过便继续下一套,表面上看似勤奋,实则根基不稳,犹如建在沙上的城堡,经不起真正的考验。其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并未充分认识到。在二战复习中,我发现自己的许多概念理解并不清晰,稍有复杂的设定,我就容易陷入误区。最后,我设定了过高的期望值,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数学一门科目上,这使得我在数学上的压力巨大,投入过多的时间。一旦考试出现意外,心态立刻崩溃,结果满盘皆输。因此,切记不可孤注一掷,将所有重量级放在某一门课程上。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部分我就不再赘述了,相信你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于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没有特别针对性地训练。翻译方面,我只是在暑假期间边做五年真题的阅读理解边顺带练习,通常我会留到最后,在大约十分钟内迅速完成;至于完形填空,我都是在做真题的过程中顺便做的,并没有额外去专项训练;新题型方面,我发现近几年的题目相对简单,我在平时做真题时会注重总结解题技巧。对于其他类型的题目,我没有投入太多时间,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真题的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部分,这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领域。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原理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了解并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调制、解调以及光纤的传输特性,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对激光的产生、性质及其应用也需有深入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凭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巩固理论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这涵盖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电路分析中,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础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复杂电路的分析中至关重要。模拟电子技术主要涉及半导体器件、放大器等,要熟悉各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在数字电子技术方面,掌握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是关键。这个阶段,除了课本,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也很重要,它们提供更多的例题和实战案例,帮助你深入理解。
学习这两门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时,不仅要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对实验,尽量自己动手,遇到问题时,尝试从理论出发寻找答案。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
在光学部分,凭绘制光路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在电子技术部分,画出电路图,分析电流流向和电压分布,有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老师教,与其他同学交流,都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