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政治复习,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我希望你们能避开我曾经走过的弯路。我要说的是,暑期并不适合复习政治,那样只会白白消耗时间,最好把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程和英语学习上。通常在九月份,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会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去年是在九月中旬,这将近400页的书和1600道题目,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研读,特别是在十月到十一月期间,十二月我又重新看了一遍1600题及答案解析,事后反思觉得浪费了不少光阴。其实在十月份,就已经有《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这本书了,由杨杰(沪江论坛 风中劲草)主编,大家都昵称为“风中劲草”。然而我没有对比过,后来购买了“核心考点”,它在网上和一些实体书店都能找到。认真阅读后,我发现“风中劲草”是编辑得最为精心的一本书,书中不同颜色和字体使得内容虽繁但极具实用性,能帮你省下很多时间,并且配有详细的练习题解答。真心推荐大家不必沉溺于“红宝书”,“核心考点”就是它的精华版,效果非常理想。当然,看一遍“红宝书”肯定也有帮助,我不因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在“红宝书”和1600题上,只用两个月读“风中劲草”就否定“红宝书”的价值。“核心考点”还会标注每个知识点在过去几年是以何种形式(单选、多选或分析题)考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分数差距最显著的科目。9月26日起,我正式启动复习,首日便沉浸于高等数学(上册)的教材中,依赖模糊的印象,我在短短两天内迅速浏览了全部概念,却未曾解答过一个习题。接着,我通过实践来深入研读,因为单纯看书只能了解表面,无法真正领悟和运用,于是每天投入四个小时专注于数学课程,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复习书籍的部分内容,以此在一个月内稳固基础。此后的阶段,我投身于海量练习,强烈推荐李永乐系列的数学参考资料,我依照数学复习全书(两次)、660题、冲刺6+2和经典400题的顺序逐个攻克。每次完成后,我会着重剖析错误,探究其根本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大致是完成150篇文章,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就抄下来学习。坦白说,尽管我购买了红宝书,但实际上我没有用它来记忆单词。没错,你没听错,我一次都没有记过单词,尽管我知道词汇量很重要。只是我个人不太适应背单词书,而且我认为这种方式太过消耗时间。我采取的方法是记录在阅读中遇到的新词汇,尤其是从真实题目中获取的。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左侧记录英文单词,右侧写上对应的中文释义。之后每天抽出大约二十几分钟来复习,第二天则只看英文单词,尝试回想其汉语意思,如果记不清楚,再瞥一眼右侧的中文提示。这样重复多次,对于应对考试我觉得绰绰有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基础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的专业学习更是至关重要。它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论性强,应用广泛。你需扎实掌握牛顿三定律,这是理解所有力学现象的基础。在静力学部分,重点在于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学会分析受力图,理解和运用力矩平衡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在动力学方面,学习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力学方程,如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这些不仅会在理论题中出现,也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流体力学部分,伯努利定理、连续性方程以及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考试的重点。
学习力学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理解和记忆公式,更重要的是凭做题来深化理解,提升解题能力。我建议多做一些经典的例题和习题,比如教材后的习题、历年的考研真题,甚至是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题目,这些都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课程,更直观地理解一些复杂的力学现象。参与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我会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制作知识框架图,这样能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整体结构,也方便后期的记忆和回顾。定期的自我检测也是必要的,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