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本身高中政治基础比较好,这个看自己的情况,理科的同学可能需要报一个基础班,文科的话如果不放心报一个冲刺押题班也可以。理科同学一开始可以看那本很厚的《红宝书》,那本写的很仔细,旁边也有一两个真题,但是这本书出的很早所以时事内容基本没有,所以只能做基础书看不能完全依靠。基础好一些的可以用《考点解析》。政治里面难点在马哲和经济也就是第一章,重点在毛中特,东西很多很杂,要看很多遍。做题的话买肖秀荣的《1000题》和最后的冲刺《八套卷》《四套卷》,反复做就够了。至于出来的时间,自己随时关注下。把基础书看完一遍开始看第二遍的时候,就能做1000题了(大题先不做),看完一章做一章,里面的题目都是很基础很细的,可以辅助背书,尤其注意多选题,错很多是正常的,如果所有选择题加起来能有30以上的话,就能打良好了。先攻克选择题,都是基础题,最后一两个月开始做大题背大题(时间个人把握,至少要全部背两三遍),可以结合《考研政治疯狂的押题》,里面很多题目都不错。平时多关注下最新的时事,尤其是会议啊大事件之类的,可以买肖秀荣的命题人形势与政策。 之后就是一系列预测卷。肖八肖四必背,时间不够就背肖四的大题,去年压中了三道半,没压中的题也让你有话说。肖八熟读若能背下来就更好。其他可以买一些石磊预测卷,只做选择部分就好,快速过一下知识点和各位老师的预测的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至于数学,这是所有考数学的童鞋最头痛的事。既然选择了数学,死也要死的壮烈。我是十月份开始的模拟,每次因为抄错数,简单的数计算错,公式记错这些至少能扣20来分,之后就好点了,但一直也没杜绝,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先说一下大致的时间安排吧,仅供参考,我三月份到五月份两个月把课本做了个遍,自以为吃的比较透了才开始看全书(事后发现两个月的时间用来做课本有点时间太长了,如果我再考一次可能还会那样做,值不值的只有自己最清楚)。之后开始研究张宇的十八讲,大概六月底的时候开始做张宇的线代九讲。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一直没用太多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其次重要的是作文。不少人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每天背背范文,成效显著。我比较懒,一篇作文也没背过,只是复习后期平均一周自己会动手写一篇。时间长了,也就会写了。当然,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地复习作文,平时多积累一些短语和长难句的写法,多背范文,这才是提分的王道。另外字迹也很重要,因为时间充裕,英语的主观题我都打了草稿后再写到答题纸上,想来有很大帮助。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这三位在英语里很难,但分值不高,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关于背单词,开始时候尝试过大本、小本单词书,还有自己整理真题上的生词,两千多个核心词背一遍之后每天循环复习100个词,一直到考研都没放下,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通常涵盖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在晶体结构部分,理解并掌握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点阵常数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要熟悉各种缺陷(如空位、间隙原子、位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对相图,你需深入理解相平衡条件,熟练绘制和解读二元、三元相图,并能运用到实际材料系统中。
材料性能的学习,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需理解各类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能够按材料的成分和处理历史预测其性能。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些性能如何受到微观结构影响,比如晶粒大小、位错密度、第二相分布等。
再者,制备工艺部分,如铸造、锻造、焊接、粉末冶金等,不仅要了解每种工艺的基本流程和设备,还要理解它们对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特别关注热处理,它是改变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需深刻理解淬火、回火、正火等各种热处理的原理和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和记忆。阅读科研论文,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材料应用,这样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深印象。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很重要,凭实战来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建议大家建立一个学习小组,定期讨论难题,共享资源,互相激励。这样的互动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减轻压力,使学习过程更加愉快。
持续的关注学科前沿动态,阅读相关文献,提升你对材料科学的整体理解,也有助于你在答题时展现出更宽广的知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