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把政治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选择题和大题。12月之前都是选择题,选择题的重要性是历年来大家所公认的。因为12月以后辅导班会押题,你多买点资料使劲背,大家的分数差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题更是不容小觑,9-11月就是练选择题的。马原选择题的逻辑思维很重要,乍一开始学脑子不会转弯,这就是我说的要跟班学的原因,而且马原的分值是最高的,题目是最难的,就像我们老师说的,只要你把马原学好了,其余都不是问题。剩下的毛概、史纲、思修、时政主要考记忆,这就需要自己下功夫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考的高的原因:(1)书本认真看,认真理解。(2)复习全书每一题那本子认真做,当时基本大的厚的软面抄写了6本,不会的题也坚决不看答案,一直思考,实在思考不出来,放在哪,把书看看,看看问题在哪,是基本知识点没掌握还是技巧不会,以后几天每天拿出来思考,看能不能做出来,数学全书是用来做题的,不是用来看的。每一题认真做,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总结多了,后面就简单了。(3)有时间就做模拟,没有时间就不做了,真题要认真做,当成考试一样认真卡时间做。我只做了复习全书和真题,但吃的恨透,效果还行。数学是四门科目里最容易提分的,也是最容易拉分的。复习时只是用到了课本+课后题答案+复习全书+真题。先看一章课本,再做做课后习题,然后去看对应章节的复习全书,第一遍感觉大部分看不懂很正常,不用担心。过完第一遍后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时候就要做笔记了,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记下来,以后再复习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最后就是做真题了。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评估我的英文水平还算不错,因此我没有在这项技能上下过多功夫。大约在八月中旬,我开始了首篇考研阅读。接下来的一个月,即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我完成了150篇基础篇的练习,用的是十年前的版本,每天处理两篇文章,同时解决词汇问题,这样的下午时光便悄然流逝。进入九月中旬到十一月,我研读了张剑的真题集,并觉得颇有收获。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我挑战了12年的150篇基础篇,设定每70分钟完成四篇阅读,错误率通常在1到6个之间,平均下来是3个,我觉得这个表现尚可接受。此时,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写作部分。在这个阶段,我对真题进行了第二次回顾(第三次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两次之后大部分答案已经牢记于心,但新词汇必须全部掌握)。最后,在十二月到一月间,我购买了《最后5套题》和何凯文的《最后8套题》来进行全面模拟测试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基石,缺一不可。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是关键。例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你需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链表、树、图这些抽象的数据结构也是必考的内容,需深入理解其特性并能进行相关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偏重硬件知识,CPU的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等内容都需牢牢把握。特别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理解,它是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掌握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和流水线技术也是很重要的。
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围绕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展开。理解和应用死锁、虚拟内存、磁盘调度策略等概念是难点,但也是考试的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五层模型是核心,每一层的功能、协议和常见问题都要熟记于心。TCP/IP协议栈的理解,如TCP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UDP的特点,HTTP、FTP等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考试的常考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除了看书和做题,我还经常凭编程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编写简单的数据结构程序,模拟操作系统中的进程交互,或者搭建网络环境模拟协议通信等。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帮助我巩固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