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七月起,我着手准备政治,作为一个理科背景的考生,整个过程充满了对这门科目的敬畏与焦虑。从7月中旬到8月底,我每天都匀出1-2小时阅读一节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相应的一章1000题。9月时,看到周围有人刚开始复习政治,我才启动第二次精讲精练和1000题的刷题,然而到了10月,我发现进度落后,仍未完成第二轮复习,这让我感到有些紧张,主要是因为我分配给政治的时间变少,学习效率也不理想。于是,我决定加快速度并专注于重点内容,从10月下旬开始构建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框架(只在脑海中形成大致思路)。接下来,我完成了肖秀荣的《讲真题》。11月,我购买了风中劲草,但感觉收获有限。11月中旬后,市面上的各种模拟试卷陆续出现,肖八肖四是必做的,我还尝试了其他一些,如蒋五、米六米三等,通过做题来弥补教材中的知识盲点,这些题目在网上颇受好评。进入12月,我加大了对政治的学习力度,平均每天投入三到四个小时,此时进入了疯狂背诵阶段。我主要背诵的是肖四、徐涛的小黄书,以及关于十九大的重要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我从词汇入手,先随机记忆一遍,接着下载了电子版(此时开始接触真实试题的阅读部分),去除那些一看即懂的词汇,其余的汇编成一个小册子,大约每页排布二十行。首日,仅关注每一页的第一个单词,次日则扩展至前两行,如此递增,直至覆盖全篇。一轮后再自底部开始,逆向回顾一次,大致重复两次后,词汇基础就稳固了。英语的重点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并非忽视其他题型,而是需要集中攻克。处理阅读理解时,通常我会读四遍。第一遍在15到20分钟内完成题目并核对答案,这是解答环节。第二遍,我会逐段详读,记录生词、模糊表达和复杂句式,随后利用词汇工具深入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并整理进笔记中,复杂的句子结构拆解、举例说明,也一并记录。我按年份整理,一天处理一篇。这一阶段着重词汇记忆和句型解析。第三遍,我会口译全文,对比原文与参考书籍的翻译,这个步骤快速而高效,主要在脑海中完成,是训练翻译的阶段。第四遍,则是对每个段落的构造、内容和含义进行深度剖析,确定每个问题对应的段落,理清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等。这一步骤针对的是新题型的复习。因此,一篇阅读理解足以涵盖真题的主要题型。每天坚持一篇,积累颇丰。对于写作,避免僵化地套用模板,否则评卷人可能会严厉扣分,建议收集一些饱满有力的句子,构建个人专属的模板。其他题型可分配部分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始终以真题为核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语言学概论”,这是一门涵盖了语言本质、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广泛领域的课程。理解并掌握其精髓需对语言有深入全面的认识。我建议首先要把握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语言,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再逐个攻破各个分支学科。例如,你凭阅读经典的语言学教材,如Chomsky的“Syntactic Structures”,来理解句法结构;凭练习发音和听觉训练,来深化对语音和音系的理解。定期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有的思考工具。
“中国语言基础”则更偏重于对中国汉语的历史、演变、方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了解。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的记忆和理解,但并非死记硬背。我推荐使用比较学习法,比如对比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或者研究不同方言的特点,这样加深印象。多读经典文献,如《说文解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参与一些语言田野调查,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也能提升学术素养。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自我测试非常有效。我会定期模拟考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讨论和交流也是提高的重要方式,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学习小组。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坚韧的精神状态会是你最好的武器。面对困难,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挫折,要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