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土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建筑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四川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七月初启动复习,我首先抽出空档把上年的大纲解析浏览了两遍,专注近代史部分。接着,我毅然决然地开始了肖秀荣的1000题,尽管几乎一无所知,但我使用铅笔硬着头皮上阵。完成第一轮后,我转向大纲解析,这次我更有目标性地阅读,特别是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计划留到最后冲刺阶段再背诵。)这时,肖秀荣的背诵手册出版了,我便将其作为辅助资料,继续攻克1000题,持续反复练习错题。最后,我仅购买了肖八和肖四的预测卷,在最后关头全力以赴地背诵肖四。幸运的是,肖老先生不负众望,押中了一道半大题。政治成绩往往带有不少偶然性,但无论如何,充分准备总是正确的策略。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复习投入最多,源于从小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复习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像是在受苦,而解数学题则成为一种乐趣。如果时间允许,我推荐首先阅读教材。我尝试过粗略浏览,但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于是转向使用复习全书,并在遇到困惑时回头查阅教材。初次研读进度较慢,每天仅能完成十几页。我还购买了660题,尽管只是选择和填空,但我发现解答起来相当吃力,这让我备受挫败,最终选择了放弃。第二次复习后,我意识到选择填空的重要性,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书,然而仍然进展困难。我只能借助答案,记录下我不熟悉的方法。很多题目都有相似之处,一旦掌握了方法,难度就降低了。接着,我挑战了400题,难度颇高。起初做模拟题,我首选400题,但它依然让我受挫。于是,我转向真实的试题,发现它们不仅简单,还有规律可循。通过不断做真题,整理错误,找出知识盲区,然后回到复习全书寻找答案。这样,400题对我来说也不再那么艰难了。最终,我在数学上的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第一,单词。英语首先是单词关。单词的学习贯穿整个考研。不能有所松懈。我记得直到考研前一天晚上我都还在看着单词。单词的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背诵、记忆。刘一男,我自认为讲单词不错,可以结合他讲授的内容理解记忆,效果会更好。我常常早上看看单词,看的不是很多,然后白天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晚上睡觉前就再把这天看的单词再看看,看完就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复习昨天看的单词。总之,不能为了看单词而看单词,如果是这个目的,你就会贪图每天看的量,而忽略看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会烦躁了。刚开始看时不要贪多。看的少但又能够记住会培养我们的自信心。随着时间地推移,再逐渐增加看的量。这样效果会很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力学涉及到许多基本的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每个概念都有其物理意义,需凭实例去深化理解,比如应力就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则是物体形状改变的程度。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基础,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游刃有余。
掌握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材料力学中的计算公式很多,如胡克定律、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公式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它们的来源和适用条件。我建议大家在记忆公式的,多做题,凭实际应用来加深印象。对一些复杂的公式,尝试自己推导,这样既能巩固知识,也能提升解题能力。
再者,重视实验和案例分析。材料力学不仅仅是理论,实践部分同样重要。四川大学的课程中就包含了实验环节,凭亲手操作,直观地看到材料受力后的变化,这对理解材料的行为非常有帮助。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也是提高理解的好方法,比如桥梁建设、建筑物抗震设计等,都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
持续的复习和反思。材料力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需反复温习以保持记忆。每次做完题目或听完课后,我都习惯性地回顾一下,思考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透彻,哪些知识点还需加强。这样的自我反馈机制对深化理解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