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9月—10月,政治红宝书,通看一遍,尽量理解,尽量记住,这个阶段不需要强背,但基本的框架要记住。需要强化的地方就翻开书背一背。这时候各种模拟卷已经出来了,《肖八》买来练了练选择题,后面的大题我基本上没怎么看,培训班押的大题和肖秀荣的差不多。押题资料我大概背了4遍吧,感觉比教材好背一些,有些需要强化的地方就回去看书。这个时候做选择题我一般错14、15分左右,运气可能会到8分,选择题的每道题,每个选项我会要求自己弄懂选与不选的原因,模糊的知识点用本一条一条记录下来,多翻书去看书上原文原段。到了12月份,各大出版商的政治最后押题卷都出来了,我是在背好了最终押题版之后才做了卢欣五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的选择题,大题一般就理了理思路,没仔细答。只完整做过2套题的样子。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基础一般,过6级水平。从背单词开始,如果可以坚持下来,会发现背完单词做阅读是很爽的。考研期间每天都在背,配合扇贝和恋恋有词。第一次是每天一个单元,背过一轮后是每天10页复习。阅读,不要太早做真题。但是一定要研究真题。3-6月是做张剑阅读150,每天两篇练语感。6-12月做真题。真题做了3遍,第一遍掐时间做,客观题最多不超过110分钟,第二遍,所有阅读手写翻译一遍,还可以练翻译。第三遍,练习解题技巧。做完黄皮书之后,我又买了一本的阅读(冲刺提高72篇)。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比黄皮书的难度小一点,因为到了冲刺阶段,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做真题,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全部翻译。个人建议,这个时期继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不要刻意追求答案对错。同时,这个时候做阅读也是掐着时间,每篇最多15分钟,我记得自己当时基本是七八分钟一篇。总之,英语要把真题的解题方法规律和逻辑研究明白,一定要仔细看。最后可以留近3年的题最后1-2个月拿来练手。但是近三年的题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英语最重要看阅读,作文最后1-2个月自己写模板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历史、教育政策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首要任务。例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的素质教育理念等,都是需深度理解和运用的要点。
教育史部分,你需熟悉从古代到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特别是中国和西方教育的历史变迁。比如,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教育、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要关注近现代教育改革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蔡元培的教育革新思想,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决议等。
再者,对教育政策的理解,不仅要知道政策的具体内容,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社会背景。例如,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新课改等,分析其实施的原因、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非常有效的。先从宏观层面把握整个学科的结构,逐步填充细节。做笔记是必不可少的,它帮你整理思绪,强化记忆。历年真题的研习也是提升应试能力的关键,凭模拟练习,你了解出题趋势,找出自有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复习。
我还建议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是小测验或者章节复习后的自我问答,这样能及时发现未掌握的知识点,避免临近考试才发现漏洞。
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教育情境相结合,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问题,这样真正提高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